天安门广场升旗轶事
(于2022.3.19.)
任何繁荣兴盛都有渐进演化过程。
四十多年前我在位于东城区正义路部队机关工作时,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是由直属分队的两、三名战士负责。提着老式帆布旅行袋里装着国旗,像是哨兵换岗一样悄默声的完成。
听老辈首长描述,再早前这活儿是一位部队职工老头的事。低着头缩着脖子叼着烟卷,胳臂底下夹着五星红旗,时间早晚他看着办。
估计那时的旗子也没有今天这样大,旗杆也没有这么高,更没有山海般的群众观看,长安街上寥寥汽车通过,百姓还不会也不懂什么是红色旅游。
升降旗任务仪式化并且大幅蓬勃升级是从1984年移交给刚成立的武警部队开始的。
到今天已是国人瞩目的场景,是人们慕名来京的重头日程,是首都醒目的第一张名片,是提升民族气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的意义很大很大,现场的人无不心潮澎湃。
形式仪式是为了彰显深刻内涵。
此次军改后广场升国旗任务又移交给解放军北京卫戍区部队,还是那拨人,换身衣服。意思你懂得。
天安门广场在城市中心位置,相当宽阔的十里长安街百里大通道,昼夜川流不息。金水桥大广场大会堂博物馆纪念碑纪念堂,总是人头攒动。
泱泱大国十四亿,谁不向往首都,谁不想看看国旗升起,每天黎明黄昏来自祖国各地陌生面孔同样心情。
天安门广场已是重重的国家中心标志所在,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及军警民联合维护力量,不容星点不洁染指。
事情也有另一面。
每天两次升降旗活动恰逢上下班高峰拥堵时段,周而复始的加重了交通压力。
雄壮的护旗方队每天四次步行南北往返穿过宽宽长安街,很快车堵东西王府井府右街甚至东单西单。金水桥东西封闭行人过往,亲眼见赶火车的游客叫苦不迭。
早晚两次规模出动军警民等工作人员车辆提前布署到位,节日还有军乐团配合,护旗方队人数几次增加,也有规格区别,兴师动众很英气。
升降国旗时间每天不一,是随着日出日落时间变化精确到分秒。
当年我曾时常上下班步行东西方向穿过天安门金水桥前,好几次上班迟到。那就明天提前出发吧,正好又被截住,因为太阳也提前了。后来干脆乘车绕行。
我曾提出调整的建议方案给人大代表,并不完全出自交通拥堵考虑,还有政治寓意及观看效果的着想。
简述:护旗方队改为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沿中轴线碎步向北,旗杆百米处劈枪正步,返回走原路。
观看群众沿线东西两侧在设置轻型拦绳外驻足,大大扩容延长了第一排,近距离饱览飒爽英姿,中近距离仰视国旗升降。
这样升降旗护旗活动完全在广场内展开。队伍不必穿越长安街阻断交通,避免干线肠梗阻,城市管理趋于优质。又安全,又规范,又增值。
更有意义的是,现方案寓意是从故宫皇城皇权走向新型政权;提议方案寓意则是在毛主席指引下(毛主席纪念堂)踏着先烈的足迹(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向新中国。
现方案,行进间雄壮的军人队伍在朦胧夜幕远远依稀不清,威武庄严的大半过程视而不见,观摩效果大打折扣。
现方案,升降国旗现场前排正面宽度有限,要摸黑起大早才能占到第一排。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群众因为抢占前排有利位置而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我实地体验过,上万摇晃人头第三排以后或个子矮些什么也看不到。
建议方案中,除了升降国旗,还增加了人民群众检阅子弟兵的内容。演员是需要观众的,战士们更有情绪更来劲。铁血男儿持枪跨步,整齐步伐地面颤抖的震撼让咫尺观摩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双赢,这多好。
同样道理。当年毛主席八次天安门广场接见百万红卫兵,潮水一般狂热容易酿成事故。周总理苦思冥想,其中几次改为乘车沿长安街通过的方式。分别为红卫兵乘大卡车通过和毛主席乘北京吉普车通过的两种办法。大大延长接触面线路,近距离观看效果良好。
我将建议方案提交军队人大代表,他们连连称赞。当然了,与大量建议提案一样石沉大海。
很多年前有一篇报道,讲得是首钢职工克难奋战制作天安门广场国旗杆的事迹。国旗杆的根部足有汽油桶粗,焊接校正很不容易,是有科技含量的。
现在旗杆顶端都有鼓风机,无风天气也能旗帜高高飘扬。
护旗方队及执手国旗班更是网红明星,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扬我军威国威,佑我中华漫漫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