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门诊中四逆散之主方的病人甚多,病人反应疗效也甚好 ,故而本人对四逆散的应用的一点小小见解 。
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吾每次剂量如下: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5~20克,甘草6~10克 ,根据病人的症状再加减之。
门诊遇一病人失眠、纳呆等处方如下:四逆散+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夜交藤30克,酸枣仁15克,莱菔子30克,鸡内金30克,郁金15克 。上方患者服后自觉症状减半,心情也舒畅不少 ,此方简单明了,但疗效却甚佳。
这样看来,方药配伍很是关键,方中柴胡、枳壳二药一升一降,疏肝理气,一出一入,开散胸气,再配伍白芍、甘草二药,缓急止痛,除烦安神 ,佐以镇静安神药,疗效自不必说,但此方还加以醒脾开胃之药,增加患者食欲,其疗效可想甚好 。
四逆散虽是四味药,却为古人的智慧结晶,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如果病人气郁、生闷气明显 ,心胸闷胀厉害,便把柴胡、枳壳重用以达到破气、行气 ,把郁气给予散开来,而达到气机顺畅,从而以顺气的作用,故四逆散也叫顺气汤。如果病人气亢,面红目赤,烦躁不能安静处之,便将白芍、甘草重用 ,以达到缓急止痛,平静病人内心的作用。
上述病人其失眠的原因在于前两天和家人吵架,而自己生闷气,气郁的不行,见状便重用柴胡15g,枳壳25g,余剂量均为常规用量,病人服药3剂后自诉心中那股气不见了,心情也放松了许多,自然高兴了许多,也要也能入睡了,食纳也改变了好多。
再诊时,我将上方调整柴胡12g,枳壳15g,白芍15g,甘草6g,再加莱菔子30g,炒麦芽30g,自诉有点反酸,嗳气,加上瓦楞子30g,余方剂量不变。此次开方,结合四逆散基础方调整剂量,再佐以调理脾胃之药,预想疗效应该不错。
三诊时,该患者来了非常高兴,连说谢谢,继而原方做一微调,让其继续服7剂,此7服过后可以据情况而就诊,此方过后,至今未见该患者就诊。(听病友介绍其已好,并且在其家周围宣传我之认病真,效果非常好!)
此失眠者应属于气郁扰心,气郁是根本,治疗上应先顺气,方能有所疗效,故而考虑用四逆散,着手调整病人气机,病人气顺时,自觉病轻许多。
四逆散,配方精简,但是配伍精准,一升一降,升是关键。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是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壳理气解郁,泄热破结,降气的目的,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加之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该四味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上升,四逆之郁自愈。
本人自觉该方是解痉止痛之剂,并能缓解心理压力所致的失眠,焦虑等躯体症状,我自认为四逆散名曰:四逆,是有原因的,四肢发冷,是四逆的特征,但治疗这类病人多半平时并无大病,但一到秋冬天凉,人未觉得冷,而四肢已先凉,或一旦紧张,痛疼都可出现四肢冰凉,手心汗多,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上腹部及两胁部下腹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
当然,四逆散也有自己的禁忌症: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还有鄙人之前写过的四肢寒厥的也不宜使用,中气虚寒者也不宜适用。
还有,四逆散还可治疗老年人常年习惯性便秘。
有这样一句话:面黑者必便难。怎么说呢,如果一个印堂发黑,面部黑青黑青的人,赶紧要通其大便,如果不通,就会大便入血中毒,浊气熏天,浊阴不降,身体不爽,所以用四逆散+火麻仁,百合,苏叶,是降浊阴最有效的配对。该方在便秘中的作用等于柴胡,枳壳增强脏腑的蠕动能力,这一升一降就促进了脏腑的蠕动力,肠道的糟粕随之排解。
四逆散配伍经典,疗效甚佳,吾辈医者应该好好学习,灵活运用于临床,仍需不断探索。
四逆散之小小体会,与诸君共勉!
(本文见解来源于本人临床心得,也已发表于甘草医生APP,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