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有些无奈。
给予孩子好的教育,重视教育,投资教育这是我们经常谈及的话题。
无论城市与农村,无论贫困与富有,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自己哪怕倾其所有也要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
没错啊,但是你可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孩子教育方面的“责任转移”。也许在城市中你很难见到,但是在农村,这种情况大有存在。
什么是“责任转移”
可以简单说成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到家庭中较大子女的身上。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一直以来承担着“第一教育者”的身份。
这是使命,更是给予生命后的责任延续。
但是,如今的局面已经改变,父母把这份责任追加到较年长的子女身上。
其中这一现象的显现的背后有什么产生背景吗?有。
产生背景
为什么说城市中这种现象不明显,而农村较为突显?
其实这也是硬性条件的限制而缔造的结果。
对于农村的父母,一般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够较为全面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和思维的提升。
这是心痛的事实。
父母唯一认的理就是“孩子,你好好学习,我和你爸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上学”,这是父母们遵行的教育信条。
但是,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有好的前景吗?
答案是:不确定。
当孩子接收的知识一天天增多,当量变转化为质变时,父母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足了。
会慢慢把目光锁向较大孩子的身上。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进父母这一“责任转移”战略目标的实施呢?
促进因素
计划生育的放开
为什么说计划生育会促进父母的“责任转移”的实施呢?
因为对于多数的农村家庭中,计划生育的放开会促使他们再要一个孩子。
特别是没有男孩的家庭。这样的促进中,会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间年龄的巨大差距。
有时长子长女会和幼子幼女年龄差别十几岁。
这一年龄上的巨大差距正好填补了大孩子教育小孩子的教育空白区。
大孩子的努力拼搏
深知农村的落后与思想的僵化,不少孩子都会努力地学习,逃出这片贫瘠的土地。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馈,知识和思维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他们知道,身边的不完美的环境没法改变,唯有武装好自己,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才能改变不好的境地。
所以他们会重视自己弟弟妹妹的教育,帮助他们改变。
初衷是好的,过程是辛酸的。
虽然父母的转移目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但不免这一过程会陷入矛盾的死循环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点。
父母方面
对于父母来说,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他们绝对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以前穷没有太多给孩子的,现在一定要好好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从哪方面对待呢?
首要的是生活方面。
爱惜自己的孩子会为孩子尽可能地包办所有的事情,不想让孩子受委屈。
无论生活中多么微小的事情都承办,无论多么小的后果承担,父母都不舍得让孩子承受。
就像前几年出现大学生入学家庭都把纸巾都给他囤好的现象。
这是关爱吗?
这是彻底的摧毁。
幼子幼女方面
作为父母为之包办的对象,他们的内心是经不起操练的。
父母的溺爱与他们生理心理的脆弱体态会加注他们的依赖与思想上的不思进取。
反看他们的学习方面,如果他们不会的题目他们根本想不到去自己解决。
因为长期以来的依靠别人解决的习惯的养成,会使他们不作为,不去思考,甚至根本都不知道怎么思考。
悲矣!
长子长女方面
作为家庭中稍微有觉醒意识的人群,看着自家生活的艰辛,有义务有责任改变自家的情况。
但是他们也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打倒他们的不是外界生活的如何艰辛,而是弟妹的不思考,爸妈的不信任和苛刻要求。
自己想要帮助父母教育指导弟弟妹妹,但是困于的不是他们的不聪明,而是他们的不思考。
因为他们不思考的惰性会耗尽哥哥姐姐的教育积极性和耐性,从而导致他们放弃教育他们的弟妹。
由于不再指导弟妹又会导致父母责怪他们。
苦矣!
矛盾的死循环
父母的盲目溺爱会导致孩子遇事的不思考惰性,因为会有人帮他们解决问题;
孩子受到父母的溺爱,会变得依赖性极强,导致自身的不思考,不作为,还把父母当做永恒的避难层;
较大孩子的一次次无用的重复教育行为,会觉得自己越发的可笑与无力。
一方面弟弟妹妹的行为让自己恼火。
另一方面,父母责怪自己不去教弟弟妹妹而心寒。
普天下有此情况的哥哥姐姐,真想对爸妈吼一声:“我只是他姐姐,不是他爸妈。请不要把责任推给我,就算给我,麻烦请信任我!”
这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