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小秋老师好:
文章写得很走心,很贴切亦很感人,首先为您点赞。
说实话,我真的不是,也没有去点评您作品的意思,只不过想写写自己的思维同想法罢了。
常言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过去的春节里,在每个人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家,是人们永远的情感归宿。
一年春运期间,在一辆长途大巴的前门处贴有这么几个字:“没有旅途的劳碌,只有回家的温馨”。
是的,不论在外头工作或生意再忙,路途再远,一家人也该不远千里,日夜兼程,顶风冒雨的赶回家乡,投入亲人的怀抱。
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秧"!——年,愈来愈近了。但很多人的心,却茫然不安,过年也成就了一些人最压抑的一件事。回家过年,对富人来说,是一场荣归故里的盛宴,而对穷人来说,只是一场悲欢离合的迁徙。
一年中有太多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方知其味。岁末天寒,转瞬间,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流走,不知从何时开始,“过年”,对一些人来说,不再是一种渴望和喜悦,却沦落成一种负担和劳累。自己也是一样,小时候很渴盼着过年,长大后却厌烦过年那份沉重,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心情与感觉了。
不变的日出日落,不变的一年四季,变了的是自己那日渐的容颜损和苍白的心境,岁月真的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肢解着自己的灵魂,在自己的心坎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除了一年赚到了加一岁,似乎却什么也没赚到。
说真的,我挺羡慕教师您这份职业的,因为过几天就可以放寒假了。一年中也有很多的时间可供自己自由的去支配,对子女对父母爱的缺失也可以去做一个充分的补充。
可是在当下社会,有太多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挥洒不去的无奈!
曾记得一年,我村里有个小女孩父母在广州上班,于是便将其寄宿在亲戚家里。腊月底的那天,很多小孩父母也都陆陆续续回家过年了。那一天,她来到自己家的门口坐在门槛上,双手托着下巴,刚好村里有个阿姨挑水浇菜路过问她:
“小媚,你怎么了?”
“我在等爸妈回家”
那阿姨听后瞬间泪目……
可她自己却不知道爸妈因工作原因,今年已不回家过年了。
其时,对于留守在家的儿童,哪个为人父母愿意那样呢,甚至是连过年都不想回去呢,我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表上肤浅的一面。说到底都是因生活所逼。很多家长也不可能为了一次短暂的相聚,放弃手头的工作从而回家去赴一场所谓的团圆。不过话说回来,用孩子身心成长的代价去换取金钱,确实是有点伤不起。但确实也是没办法,因为"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也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也有了分别……
但退一万步讲,陪伴的确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无论再忙,都应该放下手头上的活儿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为了看看儿女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亲人,孩子在,父母在,家就在,得看自己在从中如何去取舍生活罢了。现在,我就想问问大家:“过年回不回?家里有人在哦” 。钱,始终是赚不完的,别让等待成为一种遗憾。
此时,大家能否合上双眼,静静地想想自己村口,当那汽车的鸣笛声响起时,有多少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同小孩都会殷切的竖起耳朵,甚至心里在想;
是不是自己儿女回来了,会不会是自己的父母回来了?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