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肩负着此生的使命,不管是高尚的还是平庸的,我们都必须朝着目标进发。但是在前进的途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以及生死观。
庆山的《夏摩山谷》写的正是一群男女的世界观、爱情观以及生死观。
庆山,原名安妮宝贝,那时的作品有《彼岸花》、《莲花》、《告别薇安》、《春宴》、《月童度河》等,历经七年后写出了《夏摩山谷》。但是我对庆山的了解却是来自她的散文集《镜湖》,那些优美又哀伤的文字很是赚了我一笔眼泪。
三个女孩,三段人生,三种人生观,三种爱情观,代表了未来、现在、过去。
远因是未来,在爱情的路上,有过激情的初恋,热情如火,你浓我依,夫唱妇随;有过倦怠后的巢式爱情,那种不爱却又不能轻易分开的中国式婚姻;有过冲出围城的红杏情感,旅游邂逅的年轻男子,本以为只是一夜情,却不料竟是藕断丝连。
在经历种种人生、爱情的洗礼后,对无意中阅读到的一本书里写到的“夏摩山谷”充满了兴趣,仿佛接受到某种指引一样,执意踏上寻找的旅程。
如真是现在,如真也是真实,本来富有的家庭一夕间灰飞烟灭,只剩下满目疮痍。毕业后的种种失利,使得她不得不回到曾经的家乡,接受昔日追求者提出的情人身份,挣扎在情欲的边缘,无法解脱,明知不爱,却苦苦支撑,不为爱情,只为金钱。两个大写的字:现实!
雀缇是过去,一生仅有一次云雨,孕育了一个生命。有了真心相爱的人却注定只能相思相望而不能相守。终身潜修,致死不悔。
第一遍看《夏摩山谷》的时候,差点误以为是一本特殊情感小说专辑。不论是远因的如梦似幻情感,还是如真的赤裸裸爱欲情欲,都和婚外情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袢,而净湖和亚瑟、艾伦,这些书中的男主,又都是双性恋人。远因和净湖的算是不伦之恋,每次相约都只是聊天和共赴云雨,但是读起来却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情感。而如真的看似一些浪漫的遇见,最终却都成了赤裸裸的爱恨相杀。而雀缇将是她们最终的归宿和选择。
不管红尘有多少苦和乐,爱和仇,最终都将归于平静,归于空无。
读第二遍的时候,渐渐明白,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将自己修习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本书,只是实时的表达自己的心境,不论是俗世的观念还是修行的心得,都只是当时当境。所以,如真、远因、雀缇都只不过是人生不同阶段的缩影。
在《夏摩山谷》里,也许你会看到自己,你会看到你熟悉的人,读着读着或许会有某个念头突然占据了你的脑海,你的心绪,再读着读着又或许会有某个画面定格在你的眼前。是的,庆山的文字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记得在读《镜湖》时就有这样深切的体会,常会因为她的一句话,一个词而陷入某种莫名的情绪,好似听歌一样,不知不觉被代入。
庆山的作品注重的是内在,对人物的描述多在于内心的独白,而对外貌的描写甚少。所以对于旅行路上的风景描述的也不是特别“走心”,而对老物事的描写却不惜笔墨,可谓是细细描述,层层雕琢。
当读到远因循着书中的文字去寻找山谷、去寻找那照片中的男女而不得时,其实已然在告知我们,过去的不会再回来,未来的不会到现在,一切都将循着生命的轨迹,时间的年轮前行。
人生只是一段旅程,人与人之间都只是结伴而行的旅伴,相逢作伴只是共行一程,到了下一站口,自是各分东西,各奔前程。
不同时空来到山谷的三个女孩所看到的景致也大不一样。远因看到的是老物事的细腻深远,如真看到的却只是肉欲横腾的各色柱子,而雀缇看到的是一花一草一木的静静生长。未来、现在、过去一眼看穿。
从这本书里我读出作者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对生命有着美好的愿景。比如“假设自己已经死去,生命已经结束,此后的岁月都是额外恩赐给你的,那么好好地活下去吧。让生活合乎你的本性。”
因为现在的我们心灵都不够有趣,无力穿透物质世界,无法抵达自己的心灵深处。过剩的欲望,带来了虚耗与伤害,成为了心的负担和污染源。而《夏摩山谷》带给我们的正是心灵的净化,让我们看到物质过剩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堕落和无望,而能救赎自己,填补那无尽空虚的不是越来越多的金钱,也不是充满欲望的所谓爱情,而是给自己那颗无趣的心注入有用的营养,让其能冲破欲望的铠甲,找到真正的归宿,不再让其飘零在红尘欲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