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木
铁力木不在国标红木之例,也是一种硬杂料。
铁力木又写作“铁梨木”或“铁栗木”,藤黄科,铁力木属常绿乔木。树干笔直挺立,可达3米多高。其色泽紫黑,木质坚硬,属于硬杂木范畴。铁力木种子含油量达74%,可用于制作肥皂。是云南特有的珍贵阔叶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铁力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东和广西,还有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地。《广西通志》称之为“石盐”、“铁棱”。人们对铁力木的认识与使用也较早,最初主要用于建筑。据《格古要论》记载:“东莞人多以作屋。”;《广东新语》记载:“广人以作梁柱及屏障。”
真正叫铁力木是在明代以后,明代以后有很多地方对它的称呼都有不同,不过总体都是读音上的一些区别。
明代时候,人们常用铁力木造船、盖屋、造桥。据说,郑和下西洋时的座船桅杆,就是用铁力木制作而成的。20世纪初外国冒险家为了炒作,曾在上海南京路上铺了一层红木,以显示黄金地段的珍贵。其实,这层红木就是铁力木。铁力木花纹较粗,木料粗大,所以价格相对低廉,不知情的人就误以为是红木了。
由于铁力木来源较为丰富,木料较大,价格相对低廉,故在家具制作中被广泛应用。自明代以后,历代都有铁力木家具。即使是在今天,铁力木还有供应。铁力木质地较粗,不适合精雕细刻,其价值也不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等。但明代早期的家具中,铁力木的地位仅次于黄花梨、鸡翅木和榉木。
根据铁力木的木质纤维粗细情况,可以分为粗丝铁梨木和细丝铁梨木两种。粗丝铁林木市场上比较多见,细丝铁力木,纹路更像鸡翅木,细腻程度高,相对来讲比较少。传世的粗丝铁力家具多属明式,不作雕饰,造型古拙,用料厚重、拙朴、硕大、不惜料。它的出现既填充了黄花梨的稀缺,又有小叶紫檀的凝重感分量感。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就列举了七件明式铁力木家具。有四出头官帽椅、高束腰五足香几、板足开光条几、四屉桌、铁力木床身紫檀围子三屏风罗汉床、五抹门圆角柜、闷户橱等。
铁力木家具的优点:
用材宽松:因铁力木价廉易得,又属大型树种,所以铁力木家具一定不惜材料,独板案子常见,故宫所藏翘头大案即为代表。一般硬木家具,一定要计算材料成本,而铁力木家具似乎不考虑这些,面板大边一般宽硕,桌案中常见独芯板,从不将就材料。
做工古拙:铁力木家具的历史很悠久,其做工中许多手法一看就很古老,铁力木家具的变化似乎比其他家具要慢一些,地域偏狭,是主要原因,展现自我,恐怕是另一原因。铁力木做成的柜子多为圆角柜(面条柜),方角柜十分少见。古代家具中的柜类,圆角柜最古,这类被当今学者和收藏家视为最为成功的储物大柜,从科学角度审视也十分成功。上小下大的造型,增强了视觉的稳定感。柜子置于水平时,由于正面及侧面都为梯形设计,重心一定偏里,柜门开启后,松手即可自动关闭,十分神奇,这种利用力学原理的,充分显示了古代文人与工匠的才华。
木纹美观:铁力木整体看上去木纹通畅,经常呈现行云流水般的纹理,纹理近乎鸡翅木。但鸡翅木的纹理呈向心形旋回状,而铁力木的纹理呈现直线放射状。鸡翅木纹理细腻,铁力木纹理粗糙。
铁力木家具的缺点:
极少雕刻:铁力木纤维粗长而不易切断,横向走刀极易起茬,而且纤维跳出木质,俗称起毛刺,遇到这种情况连磨光都很不易。粗韧的木性使工匠对铁力木雕刻望而却步,但又不能将所有铁力木家具都做成素的,在必须起阳线、或稍事雕工时,工匠一定将纹饰留粗,这种粗阳线在其他硬木家具中从未见过。
铁力木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硬木之一。黄花梨,紫檀,鸡翅木和铁梨木,并称中国四大硬木。但由于市场的商业运作以利益为上,木材商重点开发海外木材,铁力木如同宫中被冷落的妃子,被打入冷宫,不受待见,至今很多红木企业和收藏爱好者不认可这种硬木材料。且由于2000年和2017年制定的国标红木标准没有提及铁力木,从此在硬木江湖中,英雄没落,国铁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