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作者:
韦应物 (737-790后),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尚豪侠,以三卫郎事唐玄宗。后由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改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唐诗三百首新编》
浅品:
全椒,唐县名,属滁州。
正值深秋,诗人于官衙之中倍觉清冷,忽然惦记起山中的道士。“涧底”二句描绘了想象中的道士生活,颇有画面感:从涧底绑好木柴,带回来煮白石。煮白石,源于葛洪《神仙传》:“白石先生者,中黄上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为白石先生。”
停留于想象远远不够,诗人还打算有所行动:我想携酒前来慰劳你,在这风雨来袭的傍晚。可惜这愿望却受阻了——只见枯叶落满空山,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踪迹?
此诗以“一“念”字统领全篇,由“郡斋冷”而生挂念之心,欲持酒而远慰,足见深情。前后呼应亦佳,如“风雨夕”是将首句的“冷”形象化了,颔联和尾联,都是将首联的“山中客”形象化了。诗人运笔恰如行云流水,不饰雕琢,却于淡言中有深味。
尾联与贾岛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显现出欲寻访之人离尘绝俗的风采。而此诗以问句作结,更觉余韵悠长——正所谓“语虽住而神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