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17(周四 晴)day20刘书含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八章》体会
沟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人们在清醒时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交流。但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多偏向读写的训练,说也占其中一部分,可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去听。然而听懂别人说话,尤其是从对方的立场去聆听,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移情聆听——有效沟通的重点
·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 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就算你费尽心机,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一种控制、自利、胁迫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移情聆听等于是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你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
这种对“心理空气”的需求对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影响。
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先诊断,后开方
·尽管要面对风险和困难,先诊断后开方的确是在生活中被多方证实的正确原则,是所有真正的专业人士的标志,不管对验光师还是内科医生来说都很重要。只有当你相信了医生的诊断,才会相信他的处方。
如果你对诊断本身没什么信心,那么也就不会对据此开的药方有信心。
销售方面也是这样。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杰出的业务员销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之道。万一产品不符合客户需要,也要勇于承认。
律师在办案前一定搜集所有的资料,研判案情,再上法庭。称职的律师甚至事先模拟对方律师可能采取的策略。产品设计前,必先进行市场调查。工程师设计桥梁,一定预估桥身所须承受的压力。老师在教学前,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首先理解别人是在生活领域里广泛适用的正确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在人际关系领域的作用是最大的。
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有效的沟通四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