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是16班的课,我跟往常一样提前几分钟到了教室,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兴奋地享受着课间片刻的放松。
有的三五成群做小游戏,有的趁机补充能量吃个零食,还有的在桌子上小憩。我拿着一沓批改过的试卷走到语文课代表那里,让她把试卷发下去。这时,她前排的李埮同学站起来,一边塞给我一个卫生纸包着的东西一边说“老师,给你吃”。我一看,原来是一小节甘蔗。我一边向她道谢,一边把甘蔗递给她说:“我要上课了,你留着吃吧。”她不接甘蔗,又笑着说:“老师,你下课再吃吧,这甘蔗可甜了。”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接受了李埮的这“特殊的礼物”。
上完两节课,回到办公室,看着这一小节甘蔗,我想起了和她之间的交集。
接手这个班半年里,李埮这孩子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爱请假。她可能身体素质有点差,经常感冒发热。一生病,作业就不能按时完成,所以隔三差五就能在统计作业的表格里看见她作业“缺勤”。像她这种生病完不成作业的情况虽然可以理解,但久而久之心里总会涌起一种隐隐的担忧:担心她以此为借口,不完成作业。她的成绩在班里中等,我想,这也和她身体不好经常请假有关系吧。作业完成的不好,课堂上表现也不很好。喜欢趴着听课,有时还和同桌说话。总之,对她的印象很一般。
一天下午大课间时间我去她们班拿水杯,正好碰见李埮在桌上趴着。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她肚子疼,想给家里打个电话,让家人来接她。我用手机拨通了她家人的电话,让她家人在校门口等她。因为学生上学期间出校门需要找班主任开出门证明,我就给她班主任郭老师打电话。正是跑操时间,郭老师在跟着跑操,可能没听见手机响。看着她难受的表情,我决定把她送到门口,让她家人把她接走。我扶着她向大门口走去,边走边和她聊天。原来,她从小身体就弱,因为身体弱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我把她送到门口,等她家长来接。等了十分钟左右,还不见她的家人来。她说她家离得不远,自己可以走回去。我虽然不放心,但又因为下一节还有其他班的课,只能让她自己回去,并叮嘱她回到家一定给我回个电话。她到家后给我打了个电话,得知她安全到家,我也放心了。
元旦前,我在她们班上课。下课后,她邀请我下午来她们班看“元旦联欢表演”。因为家里孩子发烧,我下午没有去学校。元旦假期开学后,我在隔壁班上课,经过她们班时,她塞给我一个小纸袋便跑走了。我仔细一看,袋子上写着“元旦快乐”,里面是几颗可爱的小糖果。我上完课,走到她们班门口说:“谢谢你的礼物,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会儿我送你一根棒棒糖”
她眼睛里放射出别样的光芒,高兴地说:“好呀,好呀!”我把棒棒糖给她时,看到了她眼中再次放射出喜悦的光芒。我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她。
想到这里,我又看见了这一小节甘蔗。此刻,它不仅仅是一节甘蔗,它象征着一个孩子对我的信任与关心。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让孩子成为孩子,教育才更具意义,不是吗?
拿起这一小节甘蔗,轻轻咬一口,一种别样的清甜在口中蔓延,在心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