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
小时候,何处老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太好听。唯一的优点就是笔画比较少,被老师罚抄一百次名字的时候,能比别人少写好多字。
长大后,他发现自己的名字原来很有文艺气息。比如“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旧年”,又比如“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除了名字以外,从小喜欢胡乱涂鸦的何处,在参加了各种素描、工笔、水墨、油画的培训学习班之后,也有一手文艺范十足的绘画功底。
不过,他最终并没有往画画这条路上发展。高考的时候,何处选择了报读中文系,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学校。
年少轻狂时,总是想着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何处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能够满怀憧憬地背上行囊,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求学。
对于何处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开始。
何处高楼无可醉。
大学生活的第一年,何处过的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接触天南地北的同学和朋友,熟悉陌生而新奇的城市和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
渐渐地,何处喜欢上了这个与家乡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城市。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恰巧的是,他参加了一个叫“诗词文化学习研讨会”的社团。虽然名字比较搞笑,但其实是一个打着探古寻幽的旗号,组织四处游玩的社团。
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何处跟着社团的活动,就几乎踏遍了金陵及附近的各个名胜古迹。如果翻开他的画夹,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古都风貌。
除了游玩绘画,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何处也参加了其它一些写作、演讲、辩论之类的活动。当然,大部分都是三分钟热度。新鲜感一过,就单纯变成了混个活动分数。
美人如玉剑如虹。
在这一年里,对何处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肖玉虹。
在大一下学期的一个周末,学校礼堂有一场学生话剧演出。每个班级都发了一些票,何处也分到了一张,于是就和几个同学一起看表演。
话剧的内容是什么,何处完全没有印象,大约是发生在民国时代的故事。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只记住了那个齐耳短发、蓝衣黑裙、民国女学生模样的肖玉虹。
什么叫惊艳?大概就像段誉见到神仙姐姐,韦小宝见到阿珂时候的感觉。
当礼堂的灯光打到舞台的中央,照映在肖玉虹的身上,拖出一道长长的背影。
那一刻的画面,深深地刻印在何处的记忆深处。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惊艳的感觉。
话剧结束之后,在何处的画夹里面,多了一张人物素描。他打听到了肖玉虹是外语学院的师姐,然后请社团的一位师兄把画像送去给她。
不过,画像送去以后,肖玉虹并没有和他联系。失落的何处,绘下一张又一张她的画像,保存在自己的画夹中。
山有木兮木有枝。
缘分之所以妙不可言,是因为它总是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对于何处来说,在话剧演出见到肖玉虹,其实就是缘分的开始。
第二次遇见肖玉虹,是在一节西方哲学史的选修课上。
当老师在讲台上开始介绍尼采的时候,何处发现肖玉虹竟然和他在同一个教室里。
根据之前打听的消息,肖玉虹是班级上的学霸,同时又是学生会的干部。性格干脆利落,做事雷厉风行,经常给别人高冷的感觉。
何处写了个纸条传过去:“肖师姐你好,我是何处,你也选了这门课啊。”
“多谢你的素描,画的真不错。”意想不到的是,肖玉虹居然回复了纸条。
“只是随便涂鸦的,你们的话剧演的挺不错”。这是在睁眼说瞎话。
“排练了好久,应该还算可以吧。”两个人一来一回,通过纸条聊了起来。
“这位同学,来谈谈你对尼采的看法。”老师突然指向了何处。
何处讪讪地站起来,想了想说道:“如果说尼采是太阳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算不算是夸父逐日呢?”
教室里面一阵哄笑,肖玉虹也忍俊不住,用手掩着偷笑。
“古代有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没有尼采,西方好像也不见得会黑暗吧?”或许是因为肖玉虹的原因,何处继续道。
老师无奈地摇摇头,挥手示意让他坐下,说道:“这位同学的看法挺独特,但是上课要多专心听讲。”
何处刚坐下,肖玉虹的纸条就传了过来。“何师弟,你还真是敢搞笑,小心挂科啊。”后面还画了一个笑脸。
“……”他只能回复一串省略号。
在这之后,何处没有缺席过一节这门选修课,而且每次都是很早就来到教室。坐在他旁边的人,自然就是肖玉虹。
期末的时候,何处选修的西方哲学史,还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