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颖:
不打不骂的教育可以做到吗?
我理解的教育的两个关键词:用心和随缘
我从小关于挺胸抬头的故事,知道需要这样但是往往做不到啊。有次我去买灯泡,售货员告诉我需要眼睛好不在灯泡,而是需要运动,需要看书时间少一点,看书效率高一点。同时注意饮食,否则也会影响自己的眼睛。
等我有了女儿,我才发现偶遇的那个售货员是我的贵人。饮食粗细搭配通过研究就解决了,幸运的是女儿喜欢跳舞。医生说饭后十分钟不能看书,每两个小时看书休息十分钟,远眺。但是孩子做不到,因此还跟女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意大利的安东利亚合唱团,我带她去观摩了合唱团的在中国的迎新节目。她深深的喜欢上了。
这个合唱团的特点是孩子在上面唱歌非常自在,他们不停的抖动,有的时候甚至抖到了台下。
楚丹丹(正面管教讲师,孩子11岁)
鼓励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帮助孩子寻找生命价值,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缺少的一门课。当你在学校得到荣誉,当你遭遇挫败时你的父母会说什么?而你呢,如今称为父母,你是怎么做的?
阿城和刘老师的对话中,刘老师没有给她说什么,只是对他提问并且给他提供了两本书。让他自己去追寻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的刘老师。
我家里的故事——
一年级:
孩子:妈妈我有一个梦想是周游世界。
我拿了笔纸给了一起写下了环游世界需要具备的条件。我们去买了拉杆箱,去办了护照,去了新加坡开启了第一站的环游。
二年级:
孩子:妈妈我的梦想是成为数学家。
我给了他一个ipad让他探究如何成为数学家。孩子通过探究发现了,很多跟数学家相关的故事和知识。
孩子天生是喜欢学习的,如果保持内驱力一直在的话,需要学习能力和方法来维持。
举例:孩子参加夏令营攀岩成功,他总结了自己对岩壁的发现和攀登的思考,我鼓励他跟其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
总结:鼓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有的时候手势态度都是鼓励,最好的鼓励是言传身教。
常明(学习书法,4岁孩子)
两天时间读完《幸福》第一次当众分享读后感。
1、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家长不要焦虑,对某些暂时的事情要阶段性的忽视。
孩子小时候有湿疹,对孩子和我们都是一种折磨。我们曾经以为会伴随她很久,结果到了3岁就好了。她是个胆小的女孩,我们担心她以后有社交障碍。我一口气买了100堂的教育方面的课,我还建了一个小区的群,轮流到玩。她没有上过托班,我担心她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没想到她两天就全部适应了。
2、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幸福感
有一年我生病了,这一段时间看书聚友喝茶度过。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不就是一种内心的平和吗?
回想儿时的记忆,都是跟自然和亲情有关的,骑在爸爸脖子上,跟妈妈去看花灯,跟着一只鹅,把它下的一个蛋带回家给妈妈
3、父母对孩子最好的付出是做好自己。
控制情绪,不断阅读,成长自己。在智能时代怎么培养我们的孩子?生存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积累,是快乐的能力。
赖永婷:获得幸福感的小技巧
1、我的幸福观
幸福跟金钱不能划等号
幸福跟健康的身体无等号
幸福不等于快乐(有的时候痛苦的的时候却是幸福的比如,健身)
我认为的幸福是保持内心的平静。
2、幸福的小途径
静坐(任想法流动,保持呼吸,心平气和)
服务(十天时间去做义工,服务七十多个人,不考虑me,而考虑“我们”)
3、对孩子的影响
用内心的平静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阎宁:
1、言传身教: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父母对教育本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也需要很深远的看见。
我希望儿子小核桃爱读书,我们一起去书店,一起读书,很欣慰孩子由此也喜欢上了读书,睡前听故事,要我们编故事。最近他有质的变化自己慢慢独自看是看书了。
不说脏话,控制看手机的时间等等。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怎么样的人。
2、兴趣:一个人当他知道自己的喜好,才能去发展他的兴趣,由此找到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方向。
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小核桃生病后想做医生,理发后学习理发,按摩师,厨师等等。每一个想法都得到全家人的配合,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去发展自己。
孩子想要的幸福,在早期的时候言传身教,等他慢慢大起来给他时空去成就自己。
韩炯:自然反馈
读书分享无关职业兴趣爱好,只跟分享本身有关。
1、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对孩子的期待就是没有期待。更不会要求他成为某某成功人士的第二。寻找孩子的天赋,是父母的职责。不用是非观去衡量孩子的天赋。世界上第一个魔术师是小偷,五十年代一个足球巨星是一个小儿麻痹者。
发现天赋的前提是陪伴。九成的空巢者也是不陪伴孩子者。
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好的,孩子的习惯放不到哪里去。跟孩子相处不要当老师,要当同学。
不去判断孩子的好坏。周公,王莽谦卑未篡位时。
关于孩子读书,我个人不喜欢道德论的书籍,为什么中国没有思想家?中国文化中,一开始就是《弟子规》,从地理和历史中感受感受时空。
史乾
所有的犯罪心理学最后都归因到早期教育的问题。
性格形成的的关键期0到12岁。
性格的定型期12到18岁。
孔晏(大学教师,美国两年访问学者)
有趣的校园生活——老师特别的打扮是“当我100岁”时的打扮。里面有关于100的相关学科的课程。
丰富的图书馆活动——不是高高在上的,特别好玩的。
尊重
1、不训斥的教育。
当学生插嘴时,老师问:你刚才在你好朋友发言时插话了,是不是很不礼貌呢?
2、尽可能少说no
3、选择的自由
只有自由快乐的灵魂才更具有创造力,才能让自己也更让别人幸福。
讨论环节
钟坚:
爸爸想带孩子去运动,但是女儿不去,怎么办?
1、强制的开始。
孩子不像成年人,能在运动中找到特别的快感。他们成长的本身就会分泌很多生长激素。带女儿去羽毛球一开始她是排斥的,带她去了两次后,她慢慢喜欢了。
2、家长软性的影响。
如果一味的强制她也不行,滑雪事件摔跤了就不想滑了。我自己去滑雪滑了三跤,回去时将视屏给她看。还给她将同龄人学习中遇挫的故事。
3、游戏力
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影响孩子的很多东西,但凡是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东西都是长反馈机制的。比如读书。不像我们小时候的游戏,在游戏中就锻炼了身体。但是孩子面对的是游戏,这些是短反馈的。我现在把游戏作为奖励。
把任务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比如把两个小时的数学作业切割成几个小部分,因为积极作业剩下的时间用来自己安排奖励自己。这个对家长的操作很有要求,比如儿子在被百家姓知识的过程中,外婆提醒几次,每次都被孩子拒绝,但是后面惹毛了不背了。后来我拿出两个硬币,让他随着节奏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完成了作业。
有没有坚决不让孩子玩游戏的?
自然反馈。我小时候也经历过妈妈让我做什么后来我做出“我喜欢”的模样,让她不要烦我。《亮剑》中部队的作战作风来源于第一届领导人。
家里的家风的形成,能形成深远的影响力。
家里看书,外面看到游戏场合就迎上去,玩游戏,说游戏已经成为社交货币。怎么办?
因为好奇迎上去没关系,只要不成瘾。
举例:侄儿从小爱玩游戏,后面成为游戏的首席设计师。游戏就是他的天赋。英国的一个励志当环卫工人的人最后发明设计了很好的环卫系统,申通等快递员据调查从小励志当快递员。
讨论分享
第二组(于丹)
为什么笔不给我,纸给我呢?
对于规则。
我们小组的都打过孩子,打骂有用吗?对于当时是有用的,但是实际没用。
规则定制了不能改。比如吃饭可以有周内和周末的两个规则。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些规则不涉及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她去试错。比如孩子不坐安全座椅的时候,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路段,让她撞撞头。然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权衡利弊。
对于兴趣。
第三组(刘远君)
运动有好处,不能强制性的去推她,家长要有些心机和方法。
关于游戏,堵不如疏导。对于学习和教育中,家长要有游戏力的精神和方法。
第四组()
1、对待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情绪上来的时候,静止心态两到三分钟。
2、给孩子空间,寻找自己定位
3、家长要不断学习
4、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带洗手液还是肥皂?
第五组(张灿)
1、不打不骂的教育可以吗?不打不骂不是不教育。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要说“不”。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所有的情绪都是没有问题的,错的是对待情绪的态度和方式。我们要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2、心理。很多孩子有问题是源于孩子眼界比较窄没有自己的内在和心灵。扩大眼界的方法是阅读和社交。
第六组
焦虑
孩子的不同阶段焦虑的点也不一样。我们孩子三岁,便秘一年了。我自己是医生,把全世界关于便秘的文献全部看完了,但是她最终好了不是依靠医学。在这个过程中,换了一种方式,多些正面的鼓励,放松要求,耐心引导。每天晚上一个半小时蹲在厕所守着她大便。
很多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小case。等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