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谢小娟,今天是我参加《锦未21天演讲陪跑训练营》的第1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最难忘的事》
说到最难忘的事,脑海中立马就会闪现童年时代给青蛙解剖的趣事。
童年时代的我,对什么都特别的好奇,且行动力极强。比如,吃到好吃的陈皮,我就琢磨,“这到底怎么做出来的呢?用桔子皮,晾干,放糖,再晒。。”,立马自己开始操作了起来;到一个阿姨家,看到她制作的冬瓜糖,自己也想做一做;再不然就是拿着个啥,研究半天。而解剖青蛙的灵感,来源于医生做手术。
在看了一部关于医生的电视后,我对于解剖就很好奇,心想着,我能不能也来试试呢?于是说干就干,我找来了一把剪刀,一片止痛片,一根针,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充斥着知了叫声的午后,在一群孩子的帮助下,抓了一只青蛙,在大树下的石凳上开始了我的解剖之旅。
我洗好了手,像模像样的把头发包扎了起来;凝聚全身的力气,想像着医生做手术的画面,以便让我知道如何在青蛙白白胖胖的肚皮上划出一个口子;我能感觉到自己双眉紧皱,眼光却无比的聚焦,树上的知了声、旁边同伴们的尖叫声、嘻笑声,全像过滤了一样,我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剪刀下去,哎呀,剪歪了!青蛙也许感觉到了疼痛,用力的挣扎了一下,我慌乱的丢下剪刀,拿起止痛片,用一块石头敲碎,糊乱的涂在了青蛙的伤口上,心里想着,不痛哈,马上就好。
随后,我拿起了准备好的针,开始给青蛙缝合伤口,一针一针,歪歪扭扭,每缝一针,我心里就念叨着,不痛哈,马上就好起来,满满的医者仁心的感觉。在我的“高超”的医术下,这只青蛙没能“醒”过来,而我在缝合完伤口后,丢下可怜的青蛙,像没事一样,和小伙们伴一哄而散,玩别的游戏去了,只留下四脚朝天的青蛙,任凭苍蝇扑满了它。
这就是我童年中最难忘,最有趣的事,而这份来自于童年的好奇,一直陪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