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夺冠》热播,其中有一个片段戳中很多人的泪点。老将曾春蕾没能进入里约奥运会大名单。她含泪问郎平:“我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0小时,我状态这么好,为什么不让我参加?”
郎平说:“因为你打得太好了,对方把你摸得透透的。”然后诚恳地对哭泣的曾春蕾说对不起。
也许大家会疑惑,落选的理由竟是“打得太好”?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曾春蕾一直在练习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忽视了其他打法的训练。而她最擅长的打法,已经被对手拆解,不足以造成威胁。
为了整体实力考量,郎平就是再心疼,也只能舍弃。
这个情况,我们称之为“能力陷阱”。
什么是能力陷阱?美国作家埃米尼亚伊贝拉在《能力陷阱》里给出了解释。
人们都乐意去做那些自己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循环,能让我们在这一个方面获得很多经验,却会忽视其他同样重要的能力的培养,从而走向失败。
比如,小范的大学专业是人力资源,毕业后他找到一份对口的人事工作。她工作勤勤恳恳,专业性强,很快成为部门骨干。可是几年过去了,她还只是一名骨干,晚她半年进公司的小陈则成了部门经理。
原来,小范只管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比如文案撰写,和其他部门协同等工作,她都以非自己的本职专业而推诿了。时间久了,她的文字组织能力、宣传策划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都没得到发展。难以突破自我,核心竞争力降低,失去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小范掉进了能力陷阱,被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局限了思维。
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种能力陷阱,尽量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看看大局。让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有机会去感知环境的变化,有时间学习新的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能力陷阱呢?从这三个方面,就能走出陷阱。
01 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把工作重心从日常琐事转移到战略大局上。
杰夫曾经是一个出色的团队领导人。他创建了一个精明能干的销售团队。这源于杰夫在团队创建初期,事事亲力亲为,关注细节部分,团队成员行为规范。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连续两年夺得销售冠军。
正在杰夫以为自己可以胜任更高的职位时,老板却不再给杰夫分派新的任务了。
因为老板看到了杰夫的局限。
老板希望在杰夫团队里找出一个能替代杰夫的人暂时管理团队,以便让杰夫有更多时间能参与公司转变会议。可是,居然找不到可以替代杰夫的人。
因为一直以来,杰夫对团队的细节都亲自过问,让自己在团队里过于有价值。他深陷进了自己建造的团队里,深陷每天的日常琐碎里,抽不开身。
一心埋头苦干,却没发现公司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其他部门已经使用数据化管理,相比之下,杰夫团队变得效率低下。
在这个案例中,杰夫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内部的团队运作,失去了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眼界。
我们要尝试扩展工作范围,提升本职工作范围外的表现,从而对自己将做什么,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要让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转移到战略决策上。
02 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自恋并且懒惰。与人交往时,我们总是习惯和与自己相像的人交往,因为“自恋”,觉得和自己像的人才是最好的。我们也会选择那些离我们很近的人交往,因为懒惰,只接触那些容易接触到的人。
如果只是用这样的原则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那么我们很难跟上外界发展的趋势。高效的领导者通常会建造并且利用人际网络来产生新的观点,与不同领域、地域的人建立联系,从而会接收到不同的声音,让自己产生不同的想法。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收入,是你朋友圈里的人总收入的平均值。这足以说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对自己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扩建、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就显得非常总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收入啊。
《能力陷阱》把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运营关系、个人关系和战略关系。运营关系帮助我们处理内部事务,个人关系帮助我们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战略关系则会帮助我们找到新的商业方向。
所以,个人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三类关系的优劣。从这三个维度不断拓宽、创建新的朋友圈,才能让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
个人价值都是通过为他人提供帮助来实现的。
通过健全的人际关系网,我们才能敏锐地感知到整体环境的变化,接触到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从而传达给自己的团队,让团队一直保有战斗力。
03 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环境需要什么能力,我就会拥有什么能力
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说奥巴马是一条变色龙。如果有人说他不是纯种黑人,他就会说自己比大多数美国黑人和非洲的联系更近;如果有人说他不完全是美国人,他就会说他的母亲来自美国西部;做堪萨斯州做演讲的时候,他会说当地的语言,他告诉大家他的祖父母曾住在这里。
奥巴马能不停地变换自己的风格,并且努力拓展自己不同的风格,但却不会迷失真实的自己。
在不同的环境中,让自己有不同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叫“随机应变”,本质是要突破自己的原有思维,不要限定在一种风格里,也不要被过去的经验局限了自己广阔的发展可能。
传统想法认为,40岁是一个人生已经被定型的年龄。可是,不要忘记《能力陷阱》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固有能力所局限。所谓中年危机,是指人们渴望改变,而渴望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自己已到中年。这种焦虑的源头就在于我们给自己设限了。
人到中年,跳出能力陷阱,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启新的生活篇章。只是,我们不能继续把时间浪费在日常琐事上,要跳出来,用更高的眼界和远见,充分展示自己之前从未展现的一面。
大半辈子的阅历不是为了局限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判断力。
写在最后:
《能力陷阱》有一个核心观念:改变需要由外而内。
如果我们要像一个领导人那样去思考,首先要像一个领导人那样去行动。行动是优于思考的。
我们的思维不会突然自己升级,只有去经历,去感受,去发现,思维才会转变。
所以,想想都是问题,行动才是关键。
动起来。让自己从日常琐碎中脱离出来,去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去抬头看外面的环境,去多方向发展自己的可能性,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