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总是来的格外早些。秋光里的桂花不经意间芳香了整个院子,一场雨淅淅沥沥,总也下不完似的,好不容易放晴,清晨起床只看见花瓣铺了一地,万物由荣而衰,却也是白露到了。
秋的寂寥是一望而知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开始穿外套了,换上了厚厚的棉被,这是节气使然。秋分过后,白天渐渐变短,漫漫长夜,手里捧着里尔克的《秋日》:谁此刻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即便如此,这种寂寥也是开阔的,有格局的,不是沉溺,是清醒,是和孤独划清界限,是在一片茫然中重新审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陷和软弱,放逐坚强和无畏,让所有的思绪蛰伏、酝酿、沉淀。
秋,并不总是老旧的,也是崭新的。我们第一天走进教室就是在这个季节,怀着几分迫切几分虔诚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不停地适应着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甚至给某科老师起一个新的外号,欢喜地嗅着新书里油墨的味道,踩着自行车迎着一路的稻香,也迎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学年。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用旧的日历或者报纸把课本封面包裹的漂漂亮亮,直到学期末课本的封面都是崭新的,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珍惜着拥有的一切,也肆无忌惮的挥霍着再也回不去的的童年和青春。
秋的人文情怀是多元的。古诗词里的秋,或婉约,或豪迈。菊,长雁,孤烟,落日,边塞,这些意象的勾勒出来的秋,像一幅白描的写意画。现在每个人都自诩为“吃货”,那么古人他们吃什么呢,举世独清的屈原给出了答案:“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过故人庄》里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充满了烟火气呢,这要是搁在现在,就是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火锅了;当然说到吃怎么也不会漏掉苏轼了,除了东坡肉、河豚、荔枝等,竟也写下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是古诗词里关于月饼最早的记载了。
秋的夜晚是极容易想念的。因为某件事情,想起某个人,或者因为某个人,想起某件事情。在很多个难眠的夜晚,我想起了“一刻”,它是豆瓣app 衍生出来的一个手机应用,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又一段零散的时光,可就在前段时间停止运营了。最喜欢的两个栏目是“打鸡血”和“洗洗睡”,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总会用那么5到10分钟看“打鸡血”,那些段子足以承包我一天的笑点,有时候评论更有趣一些,经常出现的段子手ID都能默默记住,熟悉了觉得像是身边某个逗比的朋友。有时候,忍不住在“洗洗睡”和全世界说“晚安”,写下一些话,记录一时心情,得到少许温暖的回应,这种不被打扰的理解和疏离淡化着所有的情绪,慢慢的慢慢的就睡着了。
人们总说:时间还早,不着急,一切都来得及。可当道路两旁的黄叶掉光只剩下枝丫的时候,秋天就这么结束了,而你清单上的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遗憾和丧失就这么被时间无情冲淡。呼一口气,气体在空气里氤氲着,我们都开始迫不及待的拥抱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