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门,有很多佛弟子以持名念佛为主,也就是持佛的名号来忆念佛的修行法门。这个法门是 释迦世尊特别为末法众生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法门。由于众生往昔与佛菩萨所结的缘深浅不同,根性也不同,所以众生觉得与哪一尊佛菩萨比较契机,就持佛菩萨的名号来念佛,希望未来能够往生净土。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虽然我们有很多人修净土法门,执持佛的名号,希望能够往生佛的净土,然而却是事与愿违!有很多人刚开始念佛很精进,可是到后来退心不再念佛了。因此,在佛门中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念佛一年,佛在心中;念佛两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会有这样的结果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没有事先听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第二个原因,没有念佛的善巧方便,不知道念佛有什么次第,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
首先谈第一个原因,没有事先听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以致念佛退转。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听到念佛法门很好,譬如经中曾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所以,一开始念佛很精进,却没有事先建立佛法正知见,以至于没有智慧到彼岸;后来因为种种事相障碍,以及正知见不足等等,退转于念佛法门。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 世尊的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真的是如此吗?既然有此疑,就举经文来说明。在经中曾开示如下:【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说明如下,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向佛禀白:“世尊!什么是一行三昧?”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法界实相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实相,那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法界,所以要系缘于法界,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入佛的一行三昧,应该要先听闻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要先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正法,建立佛法正知见,并依之而修学,未来才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智慧到彼岸。如果不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正法,而是听闻恶知识说法,永远不可能证得一行三昧,也不可能智慧到彼岸。这个实相—就是法界—祂如如不动,因此要缘于如如不动的法界,不会退失、也不会坏掉,以及祂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无形无相所以没有任何障碍可言。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想要入一行三昧,应该处于空闲处,舍去种种妄想,不取种种相貌,专心系念于一尊佛,持一尊佛的名号,端正自己的身心,并面向这尊佛的方位念佛,于念念相续当中证得一行三昧,亲眼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
从佛的开示,得到两点结论:第一点、须事先听闻真善知识说法,于建立佛法正知见后,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第二点、必须随佛方所专心一意念佛。如果念佛人同时满足这两点,未来必能在念念当中证得一行三昧,见到三世诸佛。在这两点中,念佛人往往忽略了,不仅没有跟随真善知识闻熏所谓的正知见,而且没有随佛方所念佛;虽然自己很精进的持名念佛,却是盲修瞎练,导致很多人退失念佛法门而不再念佛了。如果念佛人知道要跟随真善知识教导建立正知见,于修净土法门当中必然会很顺利;这是因为真善知识会开示“念佛法门内涵及次第”,使得自己可以建立正知见,念起佛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待建立正知见后,再随佛方所精进念佛,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佛当中能够念念相续,于一念间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也可以看见别别有情的自心如来,祂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所说的念佛法门,其实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法门;是 佛愍念末法众生福薄,特别开辟念佛法门,让众生能够借著念佛来摄心,最后能够明心见性——也就是证得一行三昧境界;然后依著自己所证的一行三昧,转依自性清净心而修行,最后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得以圆满佛菩提而成佛。
接下来,要有真善知识教导以及开示佛法正知见,譬如:什么是一行三昧?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达到一行三昧等等。所谓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于念佛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于菩萨亲证自心如来的缘故,而如法修行,将自身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得以成就佛道。
然而要亲证自心如来,必须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资粮。
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念佛的基本定力;也就是前面所说,于动中都有定力,所以心很细腻,才能够随佛方所去参究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然而在末法时代,有动中定来参究,真的很罕见!因此缘故,现代的佛弟子很难培养动中定来参究;就算有定力,那都是在打坐当中所培养的静中定,于下座不久后就散失掉了,更遑论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当中有定力可以参究。然而正觉同修会有一法门,那就是“无相忆佛拜佛法门”,可以培养动中定,当你精进后,会发现自己念佛的念很粗糙,而且也发现金刚默念动嘴唇仍然有些累赘。如果有这种情形就应该转进下一个“心念心忆”,也就是不动嘴唇,并将持名念佛的念改为“忆念佛”,持续保持不要间断;如果不转进定力就会停滞不前。刚转进心念心忆这个阶段,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或是在办公、在做家事等等,忆佛的念会有间断的时候,表示自己忆佛的功夫还没有很纯熟,尤其是一心多用的时候,忆佛念就会中断,这时候就要不断地锻炼自己随时随地有忆佛念,而且越是在动的时候忆佛念越是清楚,不会因为动的缘故忆佛念就断了。如果能够这样,表示有动中定的功夫了,就可以任何时间不论是在动中或者在静中都有定力随身。可以有动中定力可用了,离一行三昧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未来有因缘的话可以明心见性。
所谓的慧力,就是要有佛法的正知见,可以作为未来证得一行三昧的依据及简择。这些佛法的正知见,函盖了两个主要修行道次第,那就是二乘的解脱道以及菩萨的佛菩提道。二乘的解脱道,就是让二乘人得以解脱生死而入无余涅槃的法道;它只能让人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佛。所以,世尊般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自称是佛。菩萨的佛菩提道,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它不仅可以让人成为阿罗汉,也可以成为究竟佛。所以说,佛菩提道的范围很广,包含了二乘解脱道在内;二乘的解脱道只不过是 佛从佛菩提道中所析出来的一个法,让二乘人可以解脱生死的法道。然而这两个主要道背后的主轴,都是在讲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念佛人梦寐以求的自心如来,祂出生了一切有情的五阴世间、器世间以及所有的一切法;而这些五阴世间、器世间以及诸法都是虚妄不实,唯有真心才是 佛所说的一真法界、实相法界。如果念佛人能够建立这些正知见,于体究念佛时才不会走偏了方向,未来才有可能证得念佛三昧。
所谓的福德,就是在正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这样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未来可以作为实证念佛三昧的资粮。念佛人因为有福德来庄严,真善知识就会观察你的福德因缘是否具足,如果福德具足了,其它条件譬如定力、慧力、菩萨种性等等条件也具足了,真善知识会想尽办法让你证得念佛三昧而明心见性,让你成为菩萨摩诃萨。然而有很多学佛人认为无论在哪里都是作福德,有的在相似佛法团体作福德,有的人还护持外道,以此来种福田积福德都是错的,希求真善知识让你明心见性,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外道所培植的并不是福田,而是毒田,非但没有福德来庄严,反而有损福德,更不用说可以证得念佛三昧了!
念佛会退失的第二个原因,是念佛人只知道持名念佛,不知道念佛的次第,所以没有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以致碰到瓶颈时,因为无法突破而退失念佛法门。现就持名念佛法门而说,持名念佛到底有哪些次第及转折。一般人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心一意念佛,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导致持名念佛的“念”不见了,乃至念佛的“念”断了很久还没有发现!像这样的持名念佛就是随缘念佛、散心念佛。在此一阶段的持名念佛,因为众生有种种的烦恼,以及种种世俗事务的干扰等等,使得持名念佛的念断断续续的,乃至一事无成而打退堂鼓,不再持名念佛了。
然而有些修学者能够克服前面所说种种烦恼,以及克服种种世俗事务干扰,心能安住在佛号上,不再随著烦恼以及随著世俗事务起伏不定,因而转入下一阶段,也就是在念佛的时候,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而且每一念都很清楚知道在念佛。经过一段精进念佛以后,慢慢会发现:刚开始持名念佛所发出的声音,不论是大声或者是小声都觉得很累赘!表示自己的定力已经出现了,声音的出现,对你而言,觉得很吵闹、不安静,因此不想出声。这时候就要转进,改为“金刚默念”,虽然金刚默念很小声乃至无声,但是自己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念佛的“念”没有间断,这时不仅心中有佛号,而且在耳中或者是在心中时时刻刻有佛号,彷佛像录音带一样不断地播放著。到了这个阶段,由于专心持名念佛的关系,定力已渐渐出现了,所以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做事当中可以持续念佛;只是这个定力很粗浅,有时候还会受到外境影响而忘了念佛,但是会提醒自己再将持名念佛的“念”提起,不再跟著妄念跑。如果与前面随缘念佛来作比较,当然比前面随缘念佛进步很多。念佛人在此阶段不应该得少为足,应该再精进,锻炼念佛的“念”持续不断,而且很纯熟,使得定力不断地增上。
当佛弟子于此阶段很努力精进后,发现金刚默念已经能使自心平静了,这种情形的出现就要知道转折,应该转进下一个“心念心忆”的阶段,就是不动嘴唇,将持名念佛的念改为“忆念佛”,用心眼静静的看著这个念,而且持续保持下去不要间断;如果不转进,定力就会停滞不前无法再增长。刚转进心念心忆这个阶段,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论是在办公或者是在做家事等等,忆佛的念会有间断的时候,表示自己忆佛的功夫还没有很纯熟,还是会受到外境的干扰而中断,尤其是一心多用的时候,忆佛念就会中断;这时候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锻炼自己随时随地有忆佛念,而且越是在动的时候忆佛念越是清楚,可以有二心并用了,不会因为动的缘故忆佛念就断了。如果能够这样,表示你有动中定的功夫,到这个阶段就可以有定力参究“念佛的是谁?”带着疑情念佛,离一行三昧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机缘来到就能明心见性,即见到自己的如来藏,也能见到众生的如来藏,也就是证得“一行三昧”。 亲眼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