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舍不得扔东西?因为我是个很恋旧的人。今天读到了一本书叫《断舍离》,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
我对自己重新进行了一遍审视。通常女人的天性就自带一项功能,那就是买买买。那买完之后呢?有的时候回到家可能就后悔了,为什么?
买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些自己认为打折后比较经济实惠,感觉可以省一些钱,第二就是觉得这东西太喜欢了,嗯,先囤着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实是需要,但是可能买的量有太多了。
说到整理家里的一些物品,首先可能觉得衣服是量最大的,最需要断的一部分。自己穿旧了的,有好几年的,款式买的太多又穿不过来的,自己的长辈有些舍不得扔然后又留给我穿的,还有就是孩子的衣物小了,还有就是以往的一些用不上的被子,但是又还比较新的。第二部分可能就是生活用品,化妆品还有一些其他的杂物,或者是说以前宝宝用的婴儿床,婴儿车还有一些玩具,这些其实,女儿也已经长大了,儿子也已经用不上了,那怎么办呢?搁置在家里又舍不得扔,的确得想个办法处理掉。
以前常说我的婆婆喜欢收集一些瓶瓶罐罐,老人家一些东西都舍不得扔,其实我发现我之前也是这种性格,买的时候没有去考虑这些东西是不是实际需要,突然发现生活中杂七杂八的东西确实有点多,加上自己平时工作忙也不爱打理,因而导致整个家里都是乱乱的。
其实平时购买东西的时候也会特别注重质量,尽量买一些质量好的,摒弃一些质量差的,想想自己能用的久一些,摒弃了多次购买的这种麻烦,因此买的同时也会去考虑使用长久的问题。
想想有些东西买了不去用,物品渐渐也就过时了,落后了。现在的物品更新换代非常之快,如果自己一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没必要再早早的就做购入的打算。
我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房间乱乱的更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如果任何物品都摆放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话,反而不容易有新的思维火花迸出。
但是在这本书当中,它却说明了在一个整洁的空间里面,人的相处会变得更加和谐,从情绪上远离负面能量,可以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做事更高效,更从容。
现在呢,也没有更加科学的依据来表明空间的规整与凌乱,哪个更能够激发人的灵感。
但至少有一点,我是认同的,在筛选物品的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的品位也会提升。因为在择物的过程当中,就像大自然的法则,物竞天择,你在择优劣汰,自然品质就会随之提升。
为什么我会舍不得扔东西呢?这本书当中说明了三种,一种逃避现实,不想面对烦心事,一种是执着过去,逃避现实,物品携带了个人的情感和回忆,不愿舍弃。 最后一种就是担忧未来,害怕物品淘汰了以后,要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我觉得我属于第四种,三种情况都有。打卤三合一……
但我感觉还有第五种,老一辈的人,以往过得很节俭,确实感觉到生活的不易,他们真的舍不得丢弃一些东西,特别怕浪费。真的仅仅是舍不得。他们既不逃避现实也不执着过去更不担忧未来,只是因为舍不得。
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作者之所以会提出这种断舍离的方法,可能因为他们地方有限,每个家庭的空间有限,因此要尽量的精简。
中国人的文化可能又不大一样,中国讲究有舍有得,能够舍弃一些东西你才能够有所获得。在思想上舍掉那些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的压力,舍弃过往给自己带来的负担,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舍弃与梦想无关的岔路。
生活上舍弃不一定需要用到的东西,不购置一些不是必须要必备的物品。舍弃那些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做的无意义的事,那么我们才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境界和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