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大年初一
1
初一早上刷牙和洗脸水不能往外倒,大人们在厨房和堂屋门角下各放一个桶(家里人多,估计放一桶怕不够装水)。用过的洗脸水刷牙水,洗碗水,洗毛巾水要倒进桶里(因为初一是不能到河边洗衣只好将在家里洗当天必须用的毛巾,手帕之类用水少又必须用的小东西)
不能往大门外倒水,寓意不能倒掉新年的财气(水)。
2
初一也不能扫地,纵然垃圾实在太多不好走道,也要等吃完中饭再扫,还必须从大门口捱着往里屋扫,扫拢的垃圾不能倒出大门,要倒进准备好的纸箱子或者差不多要废弃的桶里,(那时候不像现在讲究,不用垃圾桶,更买不到像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垃圾桶,等到初二连纸箱子或桶带垃圾全丢掉),
3
初一吃的也有讲究
早上,用三十晚上炖好的鸡汤下自制的米粉面条,加上茶叶蛋。茶叶蛋美称“元宝”。意味吃长寿面又发财。
4
吃完早饭,村里的小孩子穿上腊月里裁缝上门做的新衣服和大人熬夜做的新鞋。实在没有新的,也穿上比平时洗得干净整洁的。
那时不管新的旧的,只要洗得像新的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了。
小伙伴们聚在村头,由几个“孩子王”(一般是男孩)率领。高声吆喝着大们教会的带好彩头吉利话语,捱家捱户给大人们作辑拜年。如果有哪家当年准备做喜事,比如娶亲嫁女、做新屋等等。大人一高兴,叫孩子们把好听的话说上好几遍,一高兴把搓衣板扣地上,上面放个棉衣,让我们这些小孩们磕头边吆喝。“谁说得最好听,就给好多糖吃”。小伙伴们听了,一个比一个会说、声音也一个比一个叫得高,。引得跟着围观的大人们笑得前仰后翻地。捱个拜完后,条件好的人家会拿出茶叶蛋,香烟(一人一根),自家制的米糖,红薯糖,花生芝麻糖好多好吃的发给我们。
边走边吃这些“劳动果实”又到下家门口去唱;拜年,拜年,茶蛋上前,没有茶蛋,纸烟也一样”等许多好话。
等到绕村庄跑一圈回来,一个个小脸兴奋得红通通的。坐在出发时地方,糖也吃得所剩不多了,荷包里快折掉的纸烟放在大人们已摆在那个桌子上,孩儿王,叫我们这些小一点的来数。碰到不太会数数的小不点,这时,围过来的大人又要笑半天。。。
快乐的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晃我依然半百之人了,离开那个村庄也已有多年。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
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住了多年,可是,儿时的年味初一抹不去。
只是现在才明白:拜年所得皱皱巴巴的纸烟(香烟),各家的大人们又要把它当作宝贝,顺顺理理,轻轻擦拭放进已进空掉的香烟盒子里。
原来,是留作自个儿抽或招待客人抽的。
作者介绍:王文清,江西彭泽人,网名:缤纷纤尘。喜欢看书、听越剧、黄梅戏。爱好旅游、钓鱼。寄情于文字,希望在文字的世界中寻找灵魂的归宿,在文字那一方净土中放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