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老师所言有感
1、当有人因为自己自寻死路而被折磨致死后,舆论天秤会倒向对立面,痛斥其不知好歹,自作自受,但亲眼目睹折磨过程,却生出怜悯和不忍,仿佛是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但后者何尝不是一种理性呢。(虎伤人案)
2、即便是最直接的视频,最习以为常的问题,记者也可以通过画面剪辑,播放次数,语法设置加以引导,只要是由人报道的事件,事实就必然会受到人为影响,所以,一则新闻除了关注事件本身,还要注意到媒体潜伏在文字与画面之下的引诱。
3.记者的善良,正义,敬业在现实总会有矛盾之处
善良让记者无法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事件之外,扮演冷静理智的旁观者,参与、破坏事件完整的真实性,冷血的记录动摇了自己正义的品质,但可能换来更大的正义(对社会,人类...)
3.理性人人都会说,为何如此难以做到。
4.有过之人难道就可以被以维护集体利益名义侵权?
心理学:
1.不良心理应该(我认为)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现象,就老师所举例子而言,如果学棋学不下去,学舞蹈学不下去,后来通过激励,努力寻找发现在书法上有突破并坚持下来,这并不能算作不良心理,畏缩只是出现了几次的现象,但并不是稳定的状态。真正的不良心理应该渗透到行为处事的种种方面,不能轻易改变。
1.个人认为激励,苛责不如培育欣赏美的思维,转换视角,这需要耐心的教育,一个人内在的追求由他的内心激发,外因并不是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