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明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这是我阅读《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后的感受。
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即是比较原始的爬虫类大脑的人,对于任何事情,习惯于得过且过,懒得动脑筋,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过得比较糊涂。
自从参加笑薇读书营,学习了多种读书方法之后,用边读书边思考边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感觉自己大脑转动得快了,对事物间的一些联系比较容易发现。
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条理了很多,不似以前大脑里混沌一片。
在阅读《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一书时,我内心是抗拒的。看到书中多是我不熟悉的词句,看起来晦涩、高深又繁多,尤其是读前面三章时,内心真的很崩溃。
第一章就那么短短的两页,我反复读了几十遍上百遍,一个词一个词的抠,弄不明白,思路又混乱。
然后就往后翻翻,企图找到点解释和灵感,可是越看越多,脑海里越混乱,整整思索并愁了两天。
最后才好象懂了但又有点堵在某个点上的那种状态下,才免强写完了第一篇读书笔记。
真真正正崩溃了的时候,是在第二章,这一章整整扣了五六天,就那个拆“切”法,前面“切”名词还容易理清点,多维“四度”那儿没给我卡死在里面。
那些企业名词对我这种生活小白,简直是天书了。一次次产生了放弃读这本书的念头。
一个词在书里翻了前面找后面,前面学过的词,在后面再看到时,又倒回去再仔细的咀嚼。
那个MECE原则,即不懂英语词汇,又理解不了书中的解释。最后想起来万能的百度,去查看后,再结合书上的解释,才完全理解了它的含义。
在写第二篇日记时,为了弄明白“切”分定义演员人物星值的准确数据,我拿出了当年学数学时的劲头,在纸上一遍遍地演算,计算每个子类目上的具体分值,最终弄懂了这些数据逻辑与每级类目的算法,演算出精准数值。
抠明白了这一章,第三章时的阅读就顺畅了一点。当完成第三篇读书笔记的时候,大脑里对这本书的概念才算真正的理解和明白,对结构化战略思维有了清晰的逻辑框架。
写出了第三篇读书笔记时,我感觉自己大脑豁然开朗起来。自己好象活过来了,这一个周的煎熬,若不是笑薇老师和芒果班班、及读书群里、好多书友们的鼓励和答疑,我是根本坚持不下来的。
书中的下部虽然内容很多,但是已经对此战略思维没有思维障碍的我,阅读和理解便通畅快速多了,这时候的思路很通达。
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新概念,理解起来很容易与前面或以前的知识加以联想,自动关联,好象大脑会自觉去搜索相关信息。
在第五章第一节——对问题本身的推敲是思辨者的行为特色,归纳“敲钉子事件”的两种思维特点。
第115页中间一段讲战略思维是在“做”之前,强迫当事人跳出思维定式和实施细节,从全局和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并定义问题本身,是强调理性“想”的思维。
读到这个“想”字的刹那,我突然有种明悟的感觉。也真正的理解了书中讲的“战略思维是解决’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逻辑思维方式。”
由此我脑中闪现了一节相关内容,是我在读张萌的《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书中,张萌帮小伙伴设计人生梦想蓝图时的七联问,这些问题对于梦想设计路径的规划很有帮助。
当时,我在想,张萌太厉害了,无论是谁,只要你说出心中的梦想,她都会根据梦想,通过一层一层的发问,追问出这个梦想的真假和路径的对与错,综合找到适合梦想者的梦想和实施路径。
当时,我感觉太神奇了,对她的这种思考问题的能力羡慕不已,总是幻想有机会跟她学习,自己有一天也学会象她一样的超能力。
而我学习到《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这个“想”字的一刻,联想到了张萌老师的追问梦想路径的问题时,忽然明白,她用的这个思维不就是这个结构化拆“切”法吗?这两种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是一样的啊。
我当时非常激动,我是不是已经学到了张萌老师的那种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了呢?应该是的。当时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幸好自己坚持下来了,坚持啃下来这本书,要不然就失去了学习这曾梦寐以求的思考问题的好方法了。
那一刻我也想起了,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里讲过,对于读书类目,要学会试着跳出自己喜爱的舒适类目图书,去大胆地阅读重未接触的类目范围。
自己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对朋友熟人推荐的书单要来者不拒,去认真阅读,会遇见不一样的新认知,原来这是真的,这个道理将让我铭记。
读书的道理与日常生活中为人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有遇到困难,坚持不放弃,才会找到你想得到的真知;只要勇敢跳出舒适区,在新的领域大胆尝试,才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