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关于拖延的。假如你想成为作家,又常常幻想成功后的风光,你会发现自己很不情愿去写作。因为人的潜意识不愿承认自己不行,他宁愿拖着,给自己留一份希望。所以,想要不拖延,就要尽量减少幻想,特别是有可实现性的幻想,因为这样,当你着手去努力的时候,心里才不会涌上一股强烈的不情愿,把你从书桌上引开。
惊奇的塑造:像哈利波特,他就喜欢把好人一下子给你变成坏人,营造惊奇的效果。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是突然一变,男主角就出去了。拼的都是惊奇。
并且,我觉得读书带给人的快乐就是通过惊奇表现出来的。例如看叔本华那本人生的智慧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可以和生活体验相互印证,原来不明白的东西豁然贯通了,一个又一个惊奇让我把书看完了。
感觉故事书的惊奇其实就是在模仿学到新知识的那种惊奇,就像游戏里的升级打怪之所以能刺激大脑多巴胺的分泌,其实是在模仿我们努力去做一件事,然后取得成绩的过程。
痛苦的意义:你看活着里面,杀死福贵一家的不是时代的问题,是作者;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杀死主角 的不是凶手,是作者。白雪公主的故事什么时候走入幸福?最后五秒钟,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跟你说我早上新买了一盒牙膏你想听吗?但如果我说我遇到了劫匪呢?真正跟你有关系的就是痛苦的故事,如果作者不写这种,读者就会离他而去,因为也许没多少作者,但大多数人都是好读者,他们的潜意识会帮他甄别这个故事跟他有没有关系,他能否学会怎么应付人生的苦难。说白了,就是这个故事里有没有痛苦。
关于对话的描写觉得有两点需要注意,①不注意是几个角色在互相讲话,那么对话就容易写成使用说明。好的对话里面常有:对吗?是吗?这样一些征询的话语,或好的,是的这样回答性话语。②好的对话还容易带有这样吗、然后这种完全可以去掉的废话,为什么?因为人说话的时候,思维的速度跟不上说话的速度,就需要一些废话来减缓说话的速度,对话里加入这些是贴近现实的。
说下手写跟打字,手写比较慢。但慢不一定不好,我们有时喜欢说这么说、然后这样的废话,其实是因为思维的速度跟不上说话的速度。而手写,往往刚好比思维的速度慢一点。所以有时候用手就会有种文思泉涌的感觉。而打字呢,有时太快了,写着写着就没灵感了,卡壳了。所以史蒂夫金坚持手写,他认为真他妈爽。当然,写得快本身就是个好处,只是说万一没办法了。该用手写就手写,让书写的速度慢于思维的速度。
说一下用眼。非体力劳动者,往往都要用到眼睛。很多时候,只要眼睛不疲劳,我们就能继续工作下去。午睡于我,曾是个未解之谜。众所周知,深度睡眠是最宝贵的,然而一个90分钟的循环,往往要60分钟后才会进入深度睡眠。
而中午能睡上一个小时的工作寥寥无几,大多是睡上半小时的多。那这种浅睡的意义何在?后来我终于理解,它的意义在于缓解眼疲劳,而不在于补眠。中午睡上一个多小时的人,晚上往往睡不着,但睡上半小时的,该睡七八个小时还是睡七八个小时。
一个玩上一天电脑的人,或是一连看上好几集电视剧的人,他的注意力是很集中的。但是也许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脸是很臭的。当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后,他会发现头痛,心情糟糕,很想发脾气。
因为眼睛的结构复杂,构成的神经很多,持续用眼会使整个脑神经感到疲劳。游戏影视用刺激的内容压制住了我们对疲劳的感觉,使我们一直集中注意力。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疲惫却持续加深,这时要是有人打扰你,你就会很想发火,因为疲劳的人心情往往不好。
同理,疲劳的人工作效率也不高,当工作内容没什么吸引力,而你眼睛又酸得要死,除非火烧眉毛了,否则通常都干不下去。那么,对于一个想从事非体力劳动者的人,我觉得,你可以选择午睡,正像卡耐基说的,一个成功人士往往有午睡的习惯。
另外,你也可以选择闭上你的眼睛。我曾经买过一个独眼罩,我的设想是这样的,我用一只眼睛看十五分钟书,再用另一只看十五分钟。那我一小时里两只眼睛不是都休息了十五分钟?那我不是可以一直看书。
实际上,虽然眼睛是两颗,但接收图象的神经是一个整体,不把两眼都闭上,眼部神经照样在运转。我的切身体会是,不午睡也可以,但你要闭上双眼,时间不要小于半小时。
你可以听公开课录音、歌曲或有声小说,一天闭上两个半小时,通常就能告别眼疲劳。但不要一小时规定自己闭上那么十分钟,我发觉这样效果很差。我想,也许眼部神经也有个关机时间,你刚关好机不给它散热的时间怎么行呢?
关于持续工作:当我们和人群接触,例如活动课上,哪怕不说话,但有动作跟眼神的交流。那么就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经历了一些光怪陆离的事一样。我们的脑部也久久难以平静,这时候去干一些挂蚊帐洗澡这样的简单机械的活还没什么,要静下来看书写作就难了。
例如我周五最后一节是体育课,体育课一结束时间往往全部属于我,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心情浮躁,坐不下去了,给了我很大的挫败感。后来总算明白是因为我的心刚从兔子洞里出来,惊魂未定呢。
假如叫一个刚演讲完的人静下心来看书估计很难。同理,虽然活动课没有演讲那么严重。但是快如电流的思维在篮球大的脑袋里传递,只要一个念头出来,脑袋立马做出反应,灵敏得令人吃惊。那么,两节活动课下来你会产生多少关于人群的念头,这时候要马上静下心来怎么可能容易呢?
我们的大脑像是一辆行驶中的火车。一节又一节的车箱,就像我们闪过的想法。而我们的情感像车厢里的乘客。正如先有车厢才能装上乘客一样, 我们也是先有想法然后才有情感的。
想起曾经做过的尴尬事,你现在还会感到尴尬;回忆哭过的电影,也许不会再哭,但还是会感到悲伤。快如电流的思维在篮球大的脑袋里传递,往往你一个念头刚出来,对应的情感就产生了。灵敏得超乎想象。
另外,正如火车是单轨的,我们的想法也是单轨的。因为人不可能同时想两件事,这是心里学上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挪威的森林》里精神病不断有活干,就是为了让他们思维的单轨列车填满小麦、毛衣,而不是载上痛苦的乘客。
因此假如你能向自己保证接下来一个念头都不想,那么,也许你不会感到快乐,但你绝不会痛苦。就像电厂停电了就没法开灯一样,没有念头就没有情绪。然而很多时候,平静是多么可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