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北大杨立华:

发展受限,皆因你的知识受限。所有的限制,皆受知识宽幅的限制。

…………………………………………………………………………

一个人成就什么样的人格/人格形态,2件事:

1.有没有一个始终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愿望和能力;

2.能不能跟一些正经人在一块儿;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关系非常密切。

朋友之间互相支撑和砥砺,非常关键;交友甚至比为学还重要。

德不孤,必有邻。”德行充实于中,光芒发显于外,自然引得远方之人主动来亲近你。

……………………………………

儒家看待这个世界的目光里,有“春天”的意思,用温暖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内心温暖光明,更多的能看到人的温暖光明的地方。

……………………………………

人面对一切的距离,其实都是心智的距离。

【学】

朱子:“学贵时习,须是心心念在上”;“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

【説】

説(yue):这个字,跟“学而时习之”关联在一块儿,在不断追求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痛苦在里面,但苦中有乐,伴随着精神的成长而带来的不假外求的喜悦。这个喜悦不依赖于外在的东西。

……………………………………

“毋友不如己者”:不要去主动结交品德和才学不如自己的人。当才德不如你的人主动亲近你时,也不要拒人千里之外,你可被动。

“过则毋惮改”:改过贵勇,该自己的过错,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勇”字。

圣人过多,贤人过少,愚人无过。盖过必学而后见也,不学者冥行妄作以为常,不复知过。(《答许玉林》)——聂豹

……………………………………

一个见道理越深,他受负面情绪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小,就越能够在平静、安宁、优雅、温暖的心境里。

你的“学”与“思”,仅仅是为了自己人生觉解程度的提高。

一个没有觉解的人,看什么都是一惊一乍的,乍喜乍怒乍忧乍患,怎么可能幸福。幸福的人,都是情绪波动极小的人。

人思考的主动性,要想充分发挥,他身心一定要收敛在里面。身心收敛。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你所学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只有经过你的思考,才能真正的消化为你自己的见识、你自己的见解,才能消化为你自己的道理。

所以,必有一个“思”,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礼之用,和为贵。

无论治国还是修身,都要礼乐并用。

礼之本,根本上是一个“敬”字。

敬畏,指向的是彼此之间相互疏离的倾向,是一种人与人界限的清楚。

…………………………………………………………

【钱穆:朱子论敬】

所谓工夫与修养,则必一一归本于此心。首当略述朱子之论敬。

朱子说: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到程子始关聚出一个敬来教人。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

又曰: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底尾,不可顷刻间断。

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内外精粗之间。

伊洛拈出此字,真是圣学真的要妙工夫。

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

可见朱子言敬,乃是直承二程传统。今再分述朱子论敬诸涵义如次。

一曰敬只如畏字相似。朱子说: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只是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

又曰: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道着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

二曰敬是收敛,心中不容一物。此是程门弟子尹焞和靖之说。朱子说之曰: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

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常要此心在这里。

此说收敛义。又曰:心主这一事,不为他事扰乱,便是不容一物。

此说不容一物义。心有有事时,有无事时。无事,则此心便应专一在此无事上。若遇这事,心想那事。遇无事,心想有事。遇有事,又想无事。皆是不专一,心成两路。

三曰主一之谓敬。此伊川之说。朱子说之曰:心广大如天地,虚明如日月。要闲,心却不闲,随物走了。不要闲,心却闲。有所主。

朱子:常使截断严整之时多,胶胶扰扰之时少,方好。

四曰敬须随事检点。朱子说之云:行笃敬,执事敬,敬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

敬须该贯动静。方其无事而存主不懈,是敬。及其应物而酬酢不乱,亦敬。

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

五曰敬是常惺惺法。此是程门谢良佐上蔡之说。朱子说之云:静中有个觉处,只是常惺惺在这里。

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

或问谢氏常惺惺之说,佛氏亦有此语。曰:其唤醒此心则同,而其为道则异。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顾许多道理。佛氏则空唤醒在此。

六曰敬是整齐严肃。此亦是伊川说。朱子说之云:今人论道,只论理,不论事。只说心,不说身。其说至高,而荡然无守,流于空虚异端之说。固其内是本,外是末,但偏说存于中,不说制于外,则无下手脚处。

上举六说,其实只说一敬字,六说可相会通。强加分别,则转成拘碍。

明道又说,敬则自然和乐。朱子说之曰:礼主于敬,乐主于和,此是异用。皆本之于一心,是同体。然敬与和亦只是一事。敬则和,和则自然敬。

又曰:和是碎底敬,敬是合聚底和。

谓敬与和是一理亦说得,然言心却亲切,敬与和皆是心做。自心而言,则心为体,敬和为用。以敬对和而言,则敬为体,和为用。

所谓乐者,亦不过谓胸中无事,而自和乐耳。非是着意放开一路而欲其和乐也。欲胸中无事,非敬不能。

伊川又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朱子说之曰:主敬二字,须是内外交相养。人心活物,吾学非比释氏,须是穷理。

又曰: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本。

持敬是穷理之本。穷得理明,又是养心之助。

又曰:圣人指示为学之方,周遍详密,不靠一边,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若只恃一个敬字,更不做集义工夫,其德亦孤立而易穷矣。

又曰:苟不从事于学问思辨之间,但欲以敬为主,而待理之自明,则亦没世穷年而无所获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