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7天2022年5月14日
卷一《室庐, 栏干》
【题解】
栏干,也写作“栏杆”“阑干”。精工细雕的栏干是园林风景的一部分,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栏干也不相同。本文提到三种样式的栏干:道院、佛寺及墓地的是普通栏干,用于分割空间和装饰,最为简洁古朴;池塘旁边的是坐凳栏干,由石雕莲花柱和木栏干组成,供人停留、休息;亭、榭、廊、庑所用的则是鹅颈栏干,有弯曲的靠背供人休息,有很强的装饰性。以材料来说,有木栏杆与石栏杆。虽然题目为“栏干”,文震亨实际在讲建造园林时栏干与亭、榭、廊、庑的搭配,古雅、古朴的格调是其理想境界,在宜用、宜忌原则下,主张变化与随性。
在诗词中栏干的意象承载着岁月的变迁、人世的沧桑。南唐李煜亡国之后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写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江山易主,岁月流逝,雕栏玉砌目睹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在另一首名为《浪淘沙令》中,他写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曾经的江山与岁月一去不返,独自品尝孤独与痛苦吧,远离那似曾相识的栏干。即便是英雄,在栏干前又有多少寂寞与无奈,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干见证着英雄的苦闷与悲哀。
在栏于间徘徊、流连不肯离去的还有柔肠千缕的女性。宋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宋李清照《点绛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月光融融的夜晚,落花飘零的时节,栏干间有多少徘徊的身影,有多少无法诉说的惆怅。亭台水榭、回廊深宅,怎能少了栏干的风致?
【原文】
石栏最古,第近于琳宫、梵宇,及人家冢墓②。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莲柱二③,木栏为雅。柱不可过高,亦不可雕鸟兽形。亭、榭、廊、庑可用朱栏及鹅颈承坐,堂中须以巨木雕如石栏,而空其中。顶用柿顶,朱饰,中用荷叶宝瓶,绿饰。卍字者,宜闺阁中,不甚古雅。取画图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三横木最便,第太朴,不可多用。更须每楹一扇,不可中竖一木,分为二三。若斋中则竟不必用矣。
【注释】
①琳宫:寺院,庙宇。梵宇:佛寺。
②冢(zhǒng)墓:坟墓。
③石莲柱:雕刻着莲花的石柱子。
④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多为观赏之所。廊:正屋两旁屋檐下的过道,或者有顶的独立通道。庑(wǔ):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鹅颈承坐:在邻水的亭榭,楼阁上层的回廊上,在坐凳栏干上加了一个形如鹅颈的靠背而成,也叫鹅颈靠。
⑤朱饰:漆上朱红色的漆。
⑥荷叶宝瓶:宝瓶夹于荷叶之中的一种图案雕刻。
【译文】
石栏干最古朴,只是多用于道院、佛寺及民家的墓地。池塘旁边也可以用,但是不如用两个雕刻着莲花的石柱子在两端,中间用木栏为雅致。柱子不能太高,也不能雕刻成鸟兽形状。亭子、楼台、走道、廊屋可用朱红栏干和鹅颈栏干作为靠背,中间的立柱要用巨木雕成石栏干的样子,中间挖空。顶部做成柿子形状,用朱红色的漆,中部做成荷叶宝瓶形状,用绿色的漆。装饰有“卍”字图案的栏干适宜于闺阁之中,不太古雅。可以选取图案中可以使用的,做成符合自己心意的形状即可。用三道横木做成栏干最简便,只是过于朴拙,不能多用。而且栏干要以一根立柱为一扇,不能在中间竖立木头分成两三格。如果是家居的房舍就完全不必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