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地方博物馆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省级博物馆的展陈特点。
省级馆,展陈大多以省内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藏品为主。其中包含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
而作为地方县/市级馆,影响力,辐射半径相对较短,所以即使是本地出土的文物,也会存在一定的可能被省级馆征用。在没有镇馆之宝的文物的情况下,我们的县级馆应该怎么策划展陈呢?
地方馆的主要作用是让我们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独特的风土人情。要反映的是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中,创造了怎样的生产智慧。比如内地城市中,平原环境下靠种植农作物,而沿海城市,则是靠渔业以及港口贸易发展经济。这种功能定位决定了其收藏和展览不能简答模仿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模式,
分析框架:
自然: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自然遗产/物产/生态资源
历史:地方历史沿革/政治变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经济:地方农业/水利/手工业/生产活动/商品经济
文教:宗教信仰/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文学/工艺/戏曲/教育
民俗:饮食/丧葬/节庆/时令/信仰/服饰/游艺
作为地方馆,切记不要盲目追求省级国家级馆的展陈形式。而是要从自己的特色着手。其实,现阶段经济发展及其迅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生活环境已经越来越趋同。而作为县级馆这一针对各地特色的发掘保护展示场馆,个人觉得这是挖掘和守护我们中国多样多元化的文化的最重要阵地,也可能是留给后代了解我们过去历史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平台。
我们应该如何策划地方馆的展陈呢?以下几个原则应该重点把握。
地域性原则:
地方馆的迷人之处,在于具备地域个性和差异性。所以地方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和内容,要突出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故事。紧扣“地域性”,挖掘本地的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
优势性原则:
地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有优势,或最有影响的,或观众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
文化多样性原则: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具备多样性。比如福建的茶文化,陕西的面食文化等等。文化只有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快慢的不同,却没有优劣之分。保护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保护和弘扬文化多样性, 不仅是地方博物馆工作的新领域,更是地方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使命。
重视非物质文化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保护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这部分应为做地方博物馆重点保护和展示内容。
在藏品科学体系构建上,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的藏品及形象资料的收集。要改变只有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才是博物馆的藏品的错误认知,要从自己当地的文化出发,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收集反映有关地域文化的藏品及形象资料。比如本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统经济,生活方式,科教文化,风土民俗,宗教活动,民间艺术等藏品形象资料都在地方博物馆收藏的范围。各种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商品, 民间工艺品,宗教物品,方志,宗谱,族谱,碑文,题词,匾额,楹联,诗词,歌赋 ,书画,民谣,手稿等,都是地方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之前应收集的对象。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形象资料的收集。要改变过去只有“物品”才是博物馆藏品的狭隘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口头记忆,表演艺术,民俗节令,庆典仪式,传统手艺等,当地人传统生活形态,方式,技艺,技能等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性资料。非物质文化既有有形的物质载体,如工具,制品,服装,乐器,道具,稿本,剧本,曲谱,插图,文献,祭品,祭文,庆典场所等。也有“无形”的传承载体,如影音资料,文字记述,创作构思,操作手法,表达方式,记诵方法,传授模式,行业规范,信仰禁忌等。
重视近代文物资料的收集。近现代历史,是我国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大变革之下,国内各地曾经几百几千年不曾改变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建筑住宅,服饰穿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所以能反映近现代地方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文物资料也要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重视藏品的背景和环境资料的收集。博物馆收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展览教育。而要做好展览教育,就不能只是文物本身的尺寸名称年代介绍,还应该包括相关的背景和环境资料。比如展示母系社会的一个土陶罐,我们不仅要展示实物本身,还应该介绍古代人基于什么场景需要这样的罐子,如何制作这个罐子,这个罐子的应用场景等等。藏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揭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