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吃的是烩饼,虽说一碗5块钱,却是很大的一碗,从始至终没觉得自己能吃完,而且最终真的没吃完。
烩饼中掺着条状火腿肠,给无味的面制品增添了一丝难得的咸味,就如同给医院里的病房安装了一台电视机一样。
烩饼算不上是特别好吃的食物,至少今天我吃的烩饼绝非多数人午饭的首选。既然这样,为什么中午我偏偏要吃烩饼呢?
首先,我觉得至少我还具备将它正常吃下的能力,不至于说吃了几口或更多就会把它自然而然地吐出来。其次,我一进食堂就溜到了离门口比较近的烩饼窗口,再加上此时我的饥饿感战胜了口味感,因此我就秒变食物控,管它好吃不好吃呢!
“人之将死,其鸣也哀。”或许没人喜欢这句话,但这句话却说得很真实,把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态度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啊,正是出于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他们才会在面对死亡之时冲破一切枷锁!说出最悲悯动人的真心话!用生命的结束去绽放一朵美艳无比的心灵之花!
假如有这样一位乞讨者,他处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两天没有吃到任何食物,喝不到一丁点的水,露宿荒野、饥寒交迫,为了活命不停地去挣扎、去探索,然而天不遂其心愿,一切努力换来的仍是食不果腹。就在他独自惆怅之时,他的面前突然出现半碗不掺着火腿的烩饼、半瓶掺着少许硬沙子的矿泉水,我们猜这时他会怎么做?
如果他还有一丝理智,我猜他一定是毫不犹豫地吃下那无味甚至是他难以下咽的烩饼、毫不紧张地喝下那掺着沙子的矿泉水。因为他经历过直面死亡的恐惧!因为他拥有最本能的对“活着”的强烈渴望!
这种渴望使我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让我联想到了今天所学的语文知识。清朝文人郑燮给他的四弟郑墨写过一封书信,大概内容是赞扬辛苦耕作的农民、贬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人,因为农民养活了全天下的人,而读书人则是被物欲冲昏了头脑、一心只为自己谋求利益,于人民之帮助十分地少,不及农、工、商三个阶级。
仔细想想,我觉得郑燮所说的虽略显偏激,却句句属实。如果天下失去了读书人,最多是国家落后、天下大乱,但如果天下失去了农民,那么我们所有人靠什么得以温饱而后生存?一切的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我说的有些远了,本不该扯上这些有“天下”等字眼的大问题的,奈何我竟是这般地喜欢装作明白人呢?
说到底,我确实没能成功地吃完我点的烩饼,对此我感到十分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