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To Do When
I'm Gone
本文阅读需要7分钟
一个母亲给女儿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来不及说的爱与牵挂
电话那边传来
母亲过世的消息
我的表现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死亡接连而至的恐惧甚至想象
时常让我想起妈妈跟我说过的话
“我会死吗?”
“会呀,但那要很久,很久,很久以后。”
“那,你会死吗?
“会,但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
NO.1
中国人对于死亡大概是
仪式感地最终告别
他们大多觉得离开这个世界
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亲情 爱情 友情 财富 荣誉 身份·····
该舍弃的也在那一刻化为乌有
留恋 割舍
还有痛苦挣扎过后的绝望
葬礼上常会以焚烧纸钱或者衣物祭典逝去的人
死后依旧唯物质所困
孔子曾对死亡的回答是:
“未知生,焉知死”
西方对于死亡
是“向死而生”的文化传统
人只要没有亡故
就会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
墓地并不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地方
相反它更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家族历史资料库
他们看待死亡的态度是上升到哲学与精神实质
直面人生价值的追寻
NO.2
在母亲死亡的第20000天
我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几个阶段
送别 独自生活 恋爱 结婚 生子 教育 退休
接下来是该好好计划一场理想的死亡
重蹈覆辙
不容间断
平平淡淡
来这世界走一遭
明白活下去最好的理由
恰好就是死亡
NO.3
生活百味
返璞归真
渐渐也会懂得幸福什么
当下所拥有的
仅是“珍惜”二字
我们选择为之努力的东西
我们选择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选择更开阔的舞台
但又恐惧前方的未知
恰逢这个选择最让你意难平
倘若抛弃那些带给你荣誉感的选择
你还能收获多少
NO.4
我还是一个人
“二三十岁的时候 你会有很多朋友
一旦步入四十岁
你的社交圈会逐渐缩小
朋友们会搬家 会各自组建家庭
或是因为忙碌复杂的生活跟你失去联系”
“五六十岁的时候 更是知交半零落
有的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有的人感情变淡
有的人已经离世
有的人重获新生或是静修沉淀心灵
而有的人却变得更加惹人厌”
“七八十岁 周围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人世”
孤独感油然而生
其实在这趟列班车上
每个人都很孤独
NO.5
我过得很好
摆脱依赖
坚持锻炼
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
这些看似鸡汤的心里安慰
让我在闲暇之时
也能热爱当下的每一分钟
早在他们离开之前
我就已经知道如何去和这个世界相处
如何与自己相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