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前些天,我给一本名为「学习之道」的书写了书评,顺便做了个小活动。
继续有关学习的话题,就有了这篇文章。不过,这篇文章可不是什么营养丰富的鸡汤,而是煮着毒蘑菇的毒鸡汤——我要说说有关「读书学习」的坏话。
在正式烹煮毒鸡汤前,我想先分享我一个哥们的「读书学习」的故事。
这个哥们,我们且称之为小B。
小B毕业工作有些年头了,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他心气比较高,努力想成为一个牛人,即成为牛B。在如今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等氛围甚嚣尘上的时代,小B为了自我提升,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在读书学习上。
得到APP去年推出了很多付费内容,小B基本上花钱订阅了全部;喜马拉雅上有很多收费音频,他也把感兴趣的全部买下来;一些社群组织有线上线下的培训,只要他觉得对他有帮助,他统统参与。
一年多来,小B一直都处于忙碌的读书学习中。只要有点时间,他肯定是在学点什么东西。早上起来,看一些订阅的文章;上班路上以及工作间隙,听一些购买的音频;甚至在工作时,也会戴着耳机,顺便听个什么讲座。
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为学习所付出的努力,终于给小B带来巨大回报:跟人讨论个花边新闻,已然能够说的论据充分、头头是道,还动辄随口引用马云、马化腾等各界名人的名言警句;此外,他工作学习的自我感觉更好了,每天都过的忙绿而充实。
但是,也有个巨大问题困扰着小B,那就是这一年多来他的工作并没有起色。跟他同级别的一同事,人平常并不怎么读书学习,但是继续考评下来,人的工作做的更好,眼看着要先于小B被提拔。
小B就不明白了:自己这么努力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啥自己没有在工作生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呢?
看看小B的经历,是不是跟热爱读书学习的「你」很像呢?果真如此的话,我大概知道你和小B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br />
(2)
我前些年得了一种不治之症。
这些年,这病症稍有缓解,但我想这辈子也没有办法完全治愈了。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得了这种不治之症。虽然这病症在平常时候不会伤我们一分一毫,但每每在病发之后,也着实让人痛苦万分——内心的痛苦。
这种不治之症就是拖延症。
有病嘛,就会有药。很多「医生」为拖延绝症研发了很多疗法,开出了很多药方。
不同疗法,医治不同病症;不同药方,也各有不同疗效。其中一款经典疗法,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拖延」。
什么是结构化拖延呢?
此疗法认为,即使是拖延症重症患者,在病发时,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做;他会做其他一些不重要、不困难的事,来拖延时间以避免做那些重要的、困难的事。
结构化拖延,利用拖延症病人的这种心理,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困难的事,让人在拖延时去做。
如此,虽没能解决对最重要、最困难事情的拖延问题,但也替代性地做了很多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困难的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从而缓解了拖延症症状。
然而,此种疗法的关键在于「有策略」的运用结构化拖延,也就是能够理性地、策略性地运用这种疗法。问题是,拖延症病发时,我们太难保持理性,也无法策略性地运用既定的方法。
我之前处于拖延症重症期时,表现就是如此。一旦自己拖延病发,当下那个必须要做的、重要且困难的事情,理性上我明知道应该去做,可心里无论如何就是不想做;我自己实现安排好的、替代性的次重要、不那么困难的事情,也许会做一些,多数的情况下,也不愿去做;继续的寻找替代性的更不重要、更不困难的事情……最后,往往用休闲娱乐来打发该做正事的时间。
患上拖延症的人,都有一项绝技——总能给自己找到非常合理的借口,让自己逃避做当下该做的事情。当然,在病症缓解之后,拖延症患者也会后悔万分,发誓以后再也不找借口、再也不拖延。等到下一次病发时,之前的誓言早被新的合理借口给打破了。
没办法!拖延症,依然还是一款无药可治的绝症,也许也很适合你。
<br />
(3)
有没有觉得,在拖延症情境下,找借口、找替代品,有点像是吸毒者的毒瘾一般?我觉得很像。
吸毒,是用毒品带来的快感,来逃避真实的世界;找借口、找替代品,是用借口或替代品,来逃避本该要做的事情。
在当下知识经济社会中,一个新词浮出水面——「知识鸦片」。这个词汇所描述的,就是类似小B这样的所谓热衷于读书学习的情景。
想象一下,小B歪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打开了一篇订阅文章,正心旷神怡的阅读着,吸收着其中的知识精华,脸上浮现出一幅心满意足、神清气爽的表情。这画面,跟清末时期的瘾君子抽大烟的画面,是不是十分相像?
话说回来,小B真的热衷于读书学习么?也许未必!他也许只是通过看起来非常上进的读书学习,来逃避他所要面对的要耗费很大精力、承担很大压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只通过看看图书文章、听听音频、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去学习知识,没有什么考核压力,没啥惩罚后果,这真是很轻松的事。这样的场景下,人们会愿意学习;若换成学校场景,我们会看到人们却不愿学习。场景不同、压力不同,人们的意愿也就不同了。
而面对工作时,工作中的难题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去解决。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的生计和前途。这压力可就大了,大到如果我们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话,我们就会想要逃离。
如同拖延症患者一样,要逃离就要找个合理的借口。于是,读书学习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非常非常合理且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就是「知识鸦片」。
<br />
(4)
这两年,「斜杠青年」这一概念非常火热。
有段时间里,在各大媒体网站、内容创作平台,有关「斜杠青年」的文章满天飞,太多太多的人追逐着这么一个概念,努力着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
所谓「斜杠青年」,是指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会用斜杠来区分自己的职业或身份,例如彭六,程序员/作家/网红。
上面定义中的描述,显得非常高大上。剥开画皮看妖怪,换句话说,「斜杠青年」本质上是在主业之外,还从事很多其他兼职的「斜杠」事情,甚至会在斜杠事情上花费更多时间。
不可否认,有些人通过斜杠式的工作生活方式,找到了自己更喜欢的事情,并转而从事该事情,继而以此为主业。
但追逐「斜杠青年」的多数人,表面上看起来是斜杠,实际并没能真正做到多元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反而因为多个斜杠,弄的自己不但主业没做好,斜杠的每件事情都没有做好,得不偿失。
因此,在尝试「斜杠青年」的工作生活方式时,你需要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折腾的每一个斜杠,意义何在?
自己是认真的分析并策划了每一个斜杠事情,并清楚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的路线?还是仅仅一时头脑发热,随大流的就斜杠起来?亦或者自己是在用不重要的、相对更轻松的斜杠事情,来逃离重要的、难度较大的本职工作?
你需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若是理性地、策略性地选择做斜杠青年,这是很好的选择。若是随波逐流,或对当下工作生活的逃避,那么所谓的「斜杠」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岛国爱情动作片,看着聊以自慰,结果跎蹉岁月,浪费大好青春和精力。而这众多斜杠,也是一簇簇的「鸦片」了。
不管什么时代,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同时把很多斜杠的事情都做好,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br />
(5)
罗胖等一拨知识流氓,不负责任地把人们学习的欲望给撩拨起来。人们突然间,就变得非常的热爱学习。
热爱学习,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人们是真的爱学习,还是中了「学习鸦片」的毒?
很多人所谓的读书学习,只是纯粹的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是「看起来」上进而已。他们只是听听知识讲座,发表一下评论,或者跟人炫耀一下自己知道的更多,感受一下拥有知识的快感,仅此而已。
这样的读书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习,而是一种形式上看起来很「追求上进」的休闲娱乐而已。这种休闲娱乐,非常具有欺骗性,能够让人欲仙欲死,错误的认为:自己听了、学了所谓的知识,就算是掌握了这些知识,自己未来就能够做到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实际上,只通过这种层面的读书学习,并不能让人进步和提升,人们多数还是原地踏步而已。
事实上,这样的读书学习,只是被人们拿来作为借口,以逃避原本该要做的事情。例如很多人用读书学习,来逃避本该面对的现实工作生活的压力,逃离当下的囧境,让自我感觉好一些。读书学习,成为了逃避的一种手段。
那些兜售「知识鸦片」的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他们卖的这些东西,未必真的能带给购买者什么真实有用的东西,但只要能够让购买者感觉有价值、感觉积极上进、看起来比别人更有知识、看起来拥有了跟人显摆的谈资,甚至有鄙视别人不学无术的资本……一句话,能让购买者有高潮一般的爽,购买者们就会买单;这些兜售「知识鸦片」的人,就能够赚的锅满盆盈——毒品,在任何时代,都是暴利的产品。
当然,那些兜售「知识鸦片」的人也会说:反正也都是浪费时间,与其浪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面,不如花时间在学习上面,因为学习总没有什么坏处。
这话本不错。可是,学一堆对当前主业没有什么帮助的知识,即使从长远考虑也未必有用的知识,学来做什么用呢?用不起来的东西,人们很难真正的把握到其精髓。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没有什么用处的学习,即便没有什么坏处,但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人们浪费了时间,承担了极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真正的学习,学到一个知识点,要去验证,要去应用,这其实要很耗功夫的,其体验也不会那么轻松愉快,毕竟要把知识转化成真正有用的技能需要刻意联系,而练习本来就未必是很舒服的事情。但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到这里,不妨扪心自问:你的读书学习,是真的在学习么?还是中了「知识鸦片」的毒,在用所谓的读书学习来逃避本该面对的现实呢?
好好的给自己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