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观影27部,阅读41本。观影笔记发布24篇,阅读笔记发布36篇。
今年没有强求自己一定要看几本书,一定要看几部电影,本着随性的态度,尽可能地多看。
关于影单,今年印象最深刻的电影当属《白日之下》。
应该是年纪渐长,逐渐对养老的话题关心起来。
无论是今年的《白日之下》,《姥姥的外孙》,还是去年的《我爱你》,都涉及到了养老的问题。
第一部揭示更多的是养老难的现实问题。后两部则更偏重于东亚家庭的教养困境。
我在《姥姥的外孙》的观后感中也提到,家庭不是职场,谁表现优秀就奖励谁。父母想要在家庭中寻求的是一种平衡,弱的孩子就多给些,自身强的孩子那就少给或者不给。而这样的“端水”方式与孩子们追求的公平则天差地别。
书单中最喜欢的是阅读时脑中尖叫呐喊直戳灵魂的《一生中的某一刻》,看完书后立马去看翻拍电影来看的《我想结束这一切》,以及年末才读到的觉得将思维模式拔高了一点的《随机漫步的傻瓜》。
《我想结束这一切》的内容与书名一样丧气,那是一个人孤独一生,最后选择同样孤独离开的故事。主角那宏大的精神世界,没有能填补现实世界中的孤独。
《一生中的某一刻》则像是同样孤独的人,却努力在孤独的荒漠里开花,荒漠里的一点点绿,生活里的一丝丝甜,都感恩颂歌。我知道人生孤独,但我愿为孤独种下装点的花,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美好,皆成花束。
《随机漫步的傻瓜》被我纳入了“一年一读”的书目。随着时间流逝,我怕它在我脑中的印象只剩下“不要成为迷信的鸽子”。就像看某些TED的演讲,美国人的表达方式总让我有些迷糊。我知道他们要表达的是一个主题,但是他们佐证主题的方式让我觉得难理解。这本书依然如此,所以读得仍有些费劲。
之前有网友说这本书的翻译有锅,英文原版并不那么难读,我没有亲身试验过。只是看到书中出现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表达时,我有怀疑阅读理解不好可能不全是我的问题。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像是给我垫高了小小的高度,让我能够越过原本的视角,看到更多更远的事物。它拔高了我的思维。至于多少,那是我的能力问题了。
关于2025年,计划目标是看100部电影,100本书。
在《随机漫步的傻瓜》和《富有的习惯》中都有提到,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值得人去关注的信息。包括报刊、新闻视频等,更不用提随手滑动打发时间的短视频平台了。
人生有限,书影感受世界,灵魂行在路上,别让手机束缚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