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正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恐怖片,这和市场需求有关,越来越多的人吃饱了喝足了要寻找刺激。就我最近的一次在影院里观看恐怖电影的经历来看,开始的二十分钟显得更为恐怖一些,为了增强恐怖气氛我选择了坐在第二排,开场不久我周围的人都走光了,这可比恐怖片恐怖多了,不过要说现在看电影的人真好,还知道舍己为人牺牲自己为别人创造恐怖气氛。像大多数恐怖片里的主人公那样,我转过头,影院里稀稀落落还有些人像我一样坚持不走,于是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期盼的惊声尖叫。倒是有两次哄堂大笑,一次是一个女同胞在一个毫不恐怖的镜头出现时发出了尖叫,于是全场观众笑她的做作。另一次是电影精心营造的恐怖气氛下,当大家都以为恐怖镜头即将来临时,却来了一个轻松无比的画面,充满了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由此加上众多国内导演的勇敢尝试让我们看到拍一部恐怖片似乎并不困难,如果实在不恐怖,还可以转而被当作喜剧片来看。
如果当时在影院我转过头去,整个影院空无一人,那么,这就是恐怖片的经典场景了,当然转头的动作一定要慢,转过头的过程中要有简单而古怪的音乐不断循环,最终转过去的那一霎那,最好突然间有短暂而又猛烈的撞击声。看到空无一人的剧场之后,再缓缓转回头,这个时候鬼就适时地出现。
制造一部恐怖片,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使观众的视野范围尽量缩小,陶渊明东篱采菊,还能悠悠然见到南山,可见人的视野范围是很开阔的。好在镜头所能拍摄的范围本身就不如人眼广阔,这样无疑就扩大了鬼的生存空间,众所周知,鬼通常都不是自始至终都有的,一般她(考虑到女鬼总是多一点,所以用她)只在主人公扭头或是转身的时候出现。同时,若想制造出一部恐怖片,还需要很多视野比较狭窄的场景,比如昏暗的走廊、楼道口、浴室等等。
其次,制造恐怖片还需要借助很多道具,为了达到吓人的效果,最好这些道具跟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让鬼出现在镜子、壁橱、电视机里面等等。安排鬼出现在太空舱或是野营帐篷里面显然不太合适,因为一般观众一辈子也不可能或者很少接触这些玩意儿。最近在葛优演的恐怖电影《窒息》中,他把尸体藏在装大提琴的大匣子里,这显然难以使观众感同身受,一般人谁会在床底下抽出一个大提琴匣子呢?而《疑神疑鬼》中大S的做法显然更好,她把孩子锁到了基本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旅行箱当中。
如果不想使恐怖电影沦为一部喜剧电影,那么在演员的选择上面最好也慎重一些,尽管赵本山的演技不错,可如果要他演鬼来吓唬观众还是要给观众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周星驰演过《回魂夜》,可那部电影本身是喜剧电影,同时周星驰的角色不是鬼而是抓鬼专家。关于鬼的形象,则是越凄惨血腥越好,俗话常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人可以不像人,鬼怎么会不像鬼?越是诡异恶心比如缺胳膊少腿长舌头满眼流血越像鬼。
整个影片的基调应该是阴森灰暗的,尽管鬼未必全都是吸血鬼的类型,但她们还是都很怕光的。还有,影片里面除了缓慢节奏的音乐以外最好不要显得太嘈杂,不要像现实生活当中满是公交车喇叭声或是楼上装修打孔的声音,那样的话鬼会被吓到。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恐怖电影的精髓,在于灵异事件的不断发生,这个时候你必须暂时抛开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从灵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不是自己而是一个青面獠牙怪兽,打开壁橱想拿出剃须刀刮胡子却拿出了一只手臂,打开电视机里面漂亮的节目主持人正阴森的对你笑等等。即使在视野稍微广阔的场合比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也不是没有鬼的容身之地,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大厅的群众演员扮作鬼来吓唬观众。作为一个导演,如果实在不想放弃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在影片最后把这一切灵异现象解释为幻觉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使影片更容易通过审查。
或许有生性淳良的导演会担心吓坏观众,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变得更加大胆,这一点看看那些官员们的不断飞速上升的贪污数字就知道了。同时,现实生活毕竟跟影院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光线不会总像电影里面那样昏暗,在灯火通明的大城市里,想找个黑灯瞎火的机会甚至都不可能找到。因此,农村里面的鬼似乎更多一些,一方面,鬼在小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张国荣曾在《异度空间》里面说"香港这么挤,鬼住哪?",在中国大陆情况不同,地大物博,不用担心太挤,但城市里面房价太贵了,鬼也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