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作风建设“责任田” 让学习教育开花结果

夏风吹拂,麦浪翻滚,谷穗飘香,广袤的田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已步入深水区,正如同农民精心耕耘土地,广大党员干部需以“滴水穿石”的坚韧和“燕子垒窝”的恒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沃土中扎根生长,不仅要在思想认识层面“落地生根”,更要在实际行动与工作成效上“开花结果”。

理论学习先行,挥好锄头,深耕思想“责任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为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既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内容作为“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像老农选种育苗般精选学习内容,将中央纪委通报的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典型案例纳入必修课,领导干部要带头通过“案例剖析会”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在“三会一课”中设置“纪律教育一刻钟”环节,组织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清单》开展“自我画像”,要带头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警示教育读本》,建立“廉政体检报告”,运用好“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学习身边榜样,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保理论学习如“精耕细作”般入脑入心,让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筑起“防火墙”。

深入群众当中,补足养分,施入为民“有机肥”。思想认识的提升最终要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群众获得感检验教育成效。开展学习教育就是要干部拉紧纪律红线,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就是要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落实“双报到”工作机制,通过“民情夜话”“板凳会”等形式,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商民生实事。领导干部要践行“一线工作法”,既看“示范点”也访“困难户”,既听“报喜声”更察“忧心事”。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首接负责制、接诉即办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条条有效率。通过“解剖麻雀”式的调研,真正把群众期盼摸准摸透,把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开门纳谏问效,修枝除虫,收获实干“黄金穗”。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学习教育绝非闭门造车之事,需敞开大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邀请群众参与评判要建立“阳光评议”机制,邀请群众担任“作风监督员”,做好“开门教育”,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对整改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查摆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整改结果及时向群众“交账”。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弹,组织部门要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真改实改。通过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倒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以整改实效赢得群众信任,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