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像没有导航系统的火箭,不知该飞往何处一样;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必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自己的人生路到底该怎么走,最终极有可能会碌碌而无为的终了一生。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志向不完全等于梦想,更不等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又有多少人长大后的梦想,和小时候的梦想是一样的呢?这样的人在人群当中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如果从小到大,梦想从来没有变过的人,要么是伟人,要么就是傻子。
又有多少人从小就知道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呢?没有。实际上,很多成年人终其一生都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最终不了了之,更何况小孩子呢?
纵观历史上许多名人、伟人,其实,他们一开始也并不清楚,自己以后到底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终将还是必然会成为名人,乃至绝无仅有的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名人伟人小时候,当然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就是说他并不清楚自己以后能否成为“XX家”,比如说,作家、政治家,化学家、医学家……但是,小时候的种种经历,已经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定位在一流的、杰出的、伟大的、顶天立地的人物行列。然后,随着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增长,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他们终将在某一时刻,确定自己以后终身从事的职业,或者说事业,然后孜孜不倦的努力,最终成为后来我们所看到的著名、伟大的“作家、政治家、化学家、医学家——XXX”。
以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为例。鲁迅首先是杰出的、伟大的周树人,然后才是杰出的、伟大的作家鲁迅。为什么这么说呢?鲁迅年轻时,看到整个国家江河日下,民生凋敝,便萌生了为国效力的想法,为此,他便四处奋力求学,先后到南京水师学堂、矿物学堂求学,拒不参加在他看来不能改变国家命运的科举考试,之后公费到日本仙台学医。期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下定决心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最终成为民主战士、绝代文豪、民族的脊梁!也就是说,鲁迅即便不选择从事文学,他也会成为伟大的军事家,或者矿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他的伟大,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因为从一开始他便有报效祖国的伟大的志向!从事文学,只是在他看来,最适合他的职业罢了。
再比如,第一个揭竿起义的农民领袖陈胜,当他还是佃农的时候,应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成起义军的领袖吧?但即便如此,还在田间劳作的他,已经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言为心声,口乃心之门户。日后,他最终能够成为领袖也不足为奇了吧?
再比如,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还是个落魄书生的时候,就立下宏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被誉为“千古第一人”的王阳明11岁时,便说出“我要读书当圣人的”豪言壮语……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成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树立伟大的志向,要让孩子从小就从骨子里认为,Ta以后是要干大事的、Ta是一流的、杰出的、顶尖的、伟大的人物!但,不要从一开始就为孩子设定Ta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束缚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