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晚插播了一则公益广告——《只盼这一天》,讲一名留守儿童翘首期盼父母的心情。春晚我没有再看第二遍,除了这则广告。已经忘记看了几遍,只记得每看一遍都会潸然泪下。一定有人不理解,我只能说,对此我太敏感了,虽然我已结婚生子,告别童年许多个春秋,但做为村里唯一一名留守儿童,成年后我依然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
1986年,我虚岁三岁,父母背着行囊来到东胜,开始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那时的我是幸福的,因为不论走到哪,日子多辛苦,我是被父母带在身边的,只是可惜我太小,没有什么记忆。
记忆里没有承欢于母亲膝下,却有太多的时候被爷爷的大手摩挲着脊背,然后疼爱地唤着我的乳名;冬日里每个清晨醒来都会看见爷爷坐在火炉旁将我的衬衣衬裤棉衣棉裤烤得暖烘烘;院子里栽着两跟木桩,套上皮绳,放学后总会大汗淋漓地跳上一阵皮绳;家里的大公鸡长着彩色的尾巴,每年爷爷都要从它尾巴上拔下最漂亮的几根羽毛,为我制作毽子,那常常成为我的骄傲;奶奶也时常为挑食的我单锅做饭。无疑,有爷爷奶奶的陪伴,我的童年是温馨的,甚至是浪漫的。我爱他们,感谢他们,然而,只有我知道爷爷奶奶的深深的爱永远代替不了父母的哪怕是浅浅的一个疼惜的眼神。(不得不承认,童年的我在这方面渴望得有些卑微。)
有时候会被同学的妈妈搂着同学的背影灼伤,更有一对母女让我开始有些怨恨自己的母亲:
女儿问母亲:她妈妈不要她了吗?
母亲:就是,她妈妈不要她了,送给她爷爷奶奶了。
然后是她们幸福甜蜜的笑。
已经不记得这对母女的容颜和名字,但她们的声音至今很清晰。我实在不理解,我的悲哀在她们眼里是怎样一种乐趣。
那一刻我多么讨厌甚至憎恨寒冷的冬晨里暖烘烘的衬衣衬裤,憎恨我的专属皮绳和令我为之骄傲的毽子,我要母亲也搂我在怀,给她们看看我妈妈要不要我。可她们看到的是我只身默默离开的背影——自卑而又懦弱的我都没有勇气扑上去,给她们创造点肉体上的痛。
也不是彻底见不到,几乎每个假期都会回到父母身边。看到父母和弟弟妹妹生活得其乐融融,不论母亲对我多么偏爱有加,农村上来的我还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有一年,奶奶送我回家,第二天我拉着奶奶的手说:“我想回家。”——在我心里,家就是爷爷奶奶家。
我和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但我更希望母亲能和我共同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如今的母亲谈及弟弟妹妹的童年往事总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但她遗憾地错过了我的童年,这成为我和父母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
曾经,少不更事的我难免会有浅浅的怨恨,直到长大成人后懂得世事艰辛,才开始慢慢谅解他们,也开始知道,我的留守史也是母亲的痛。每当我不经意提及童年,母亲总会默默不语,泪光里藏着深深的歉疚。(今天我之所以敢将它写出来,是因为母亲根本没有微信,也从不上网。)
所以,恳请你,如果做了父母,即使你的孩子不思进取、调皮捣蛋,甚至让你失望至极,(当然你的孩子一定是优秀的、惹人疼爱的)你可以骂他,和他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但千万别不理他,漠视他,更不要让他成为曾经的我,那不仅会成为孩子的一道伤,更会成为你的一片痛,毕竟忙不是借口,生活所迫也不是十足的理由。
当我们大人心里想着爱情家庭事业朋友甚至报效祖国,名垂千古时,我们的孩子小小的心里只有爸爸妈妈。我的留守史告诉我,即便是一位目不识丁根本不懂得科学教子的母亲,只要能常伴孩子左右,给他拥抱和亲吻,就是一位合格而又伟大的母亲。
郭力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所以请你千万别错过他(她)宝贵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