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里,养生是很多人十分关注并切实践行的话题,但是一则“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的新闻让大家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养生论调”也成为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享年59岁,还未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吃瓜群众陷入无尽的思考。
又被网友翻出来了相同的例子。当年,作为“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成为中国健美运动的代名词和象征,后因白血病逝世,享年41岁。而有着“药中茅台”美誉的国药同仁堂,在2008年,其董事长张生瑜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中药在养生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并未挽留住少壮掌门人的生命。
同样,站在反面去看,也能拿出很多例子说明胡吃海喝抽烟喝酒活到99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张学良,过百岁。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受到遗传基因、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自身素质甚至是长期的心理状态等等的限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一味地用相同的养生模式来执行,想来效果是不会很理想的。
就如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很多的学生,接受着同样教师的相同的教育教学,可是结果是千差万别,那么这个教师到底教得好不好呢?或者是一个医生看很多的病人,有的吃了药感觉效果很好,而同样的医生问诊,同样的药在另一部分人身上用则效果差强人意,又有谁说这个医生的医术高还是差呢?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长寿的人生活习惯各种各样,大多也并没有太过刻意地讲究,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养生到底好不好呢?很难说,但是相同的养生方法用在不同的个体上,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有时候太过刻意地强调,时时处处都去关注,为了维持那些条条框框而让身心变得更加疲惫,怕是适得其反吧。
养生将走向何方?估计谁也没有固定的答案。而生活中适当运动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放飞自我,开开心心地生活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