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成给朵爸出主意,让朵朵放松放松。朵爸就假称给朵朵检查身体,偷偷带朵朵去游乐园玩。
朵爸:study hard and play hard(用心学,疯狂玩),可是说着说着就把这play给忘了,就剩下study了。可能中国家长都这样,也知道让孩子劳逸结合,但是做的时候常常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可是关键时刻玩的事情一件也想不起来了,这回还是偷偷摸摸的,就只剩下学习了。做父母的真的能做到说的这句话还真的挺难的。
周佳成:我爸爸妈妈,他们从来不会强迫我做些我不想做的事情,只会创造条件要我去选择。就好像我这次来中国,我爸爸妈妈只和我说,你做了个很好的选择。
朵爸:这还真不容易说出口。也许真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作为一个爸爸的,如果朵朵自己做了一个选择,我要说你选得不错,这话还真的说不出来。
*******************
这也挺写实的对中国家长的教育做了一个小讨论吧。还是比较能反映眼下孩子面对学业时的现状的。
确实,关于学和玩,中国家长普遍有把这两件事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倾向,觉得这么紧张的学习阶段,就要一门心思的扑到学习上,玩就减少吧,没有也是可以的,以后有的是玩的时间。好像我们对玩这个事有着许多误解,或者也许是曾经的时代可玩的事情也就那么几样,和学习似乎还有点界限分明。
但玩为什么和学一定是对立的?这个时代,玩不是那种瞎玩,不务正业的概念了,玩的事情和花样也是超出想象的,有许多玩里都是非常有门道的。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是关于一个跳绳比赛的,是团体的那种,不是个人跳,两个人甩绳,一个人进去跳的那种,那个速度和默契,简直可以用“神了”来形容,真的是不可思议,人能玩个跳绳到这个程度和境界!所以不要小看玩这件事,也是大有境界在里面的。
其实只要是对一个东西一件事有兴趣有热情,都可以通过一种玩的兴致开启学习,甚至本来看似是属于学习的范畴也能变成玩,而结果往往更为深入,学的效果也更突出。
而且,现在,学可能更多用来形容我们刚开始接触一件事,从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到开始了解有点知道的过程,但是之后要达到更高境界,似乎就用玩的来了。说一个人在玩一件事,往往用来形容已经达到游刃有余了,玩英语,玩文学,玩数学,玩编程,玩游泳,玩跑步……(你不厉害还玩不起来呢)
当然更多的,我觉得,其实用玩来形容做一件事,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以及能加入乐趣元素,使这件事的学习没那么严肃和枯燥。也说明学习和玩越来越没那么界限分明,越来越相互促进和融合了。
所以,新时代的父母,还是想想如何让学和玩相得益彰吧!玩的疯狂,学的用心,玩中学,学中玩。
***************
那另一点,里面讨论到的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不知道是否如朵爸说的,是中西文化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家长普遍对孩子是不够信任的,或者说是对于孩子的判断力、选择力不那么信任,总是以“孩子还小,不懂分辨,判断力和选择力都不够成熟”为理由,不能让孩子自己来做一次选择。
其实这个逻辑正好反了。孩子是小,但是成熟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不是一夜之间你长大成一个成人了你就有了,而恰恰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去实践、培养出来的。而且往往孩子越小,越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反而我们这些成人,或越大的孩子渐渐都丢失了这部分。孩子小的时候,面对的事情也就那么些事,那么点大,真的是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学习选择和判断。就算犯了错,影响力也没那么大。
现在常听到的“选择恐惧症”,做个选择跟要命一样,焦虑的很,矛盾得很,其实不乏少数人有吧。正是和从小没有自己做选择和判断的机会有关。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中国家长普遍太操心,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所以巴不得全部包办,害怕出错,觉得错不起。可是,错了又怎样,没选择好又怎样?人生之中,谁敢保证说这一辈子做到决定、选择全是对的?我们总要学会面对自己的错误、失误,或者选择了而没有达成等的意外、变故。这才是真正的有力量,有担当,勇敢。
说到底,还是回到前面第一个讨论的点,因为在中国家长心里只剩下学习了,时间很宝贵,学习都不够用,就别折腾了,什么选择不选择,耗不起。
也许是曾经的年代,选择太少,而且错误的代价好像也很大,选择了往往就一辈子,没有太多灵活,太多改变,加之整个物质水平很低,所以潜意识里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下来了吧,总觉什么都是一辈子的事一样那么重大、慎重。如果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一辈子都完了等等尔尔。
而且潜意识里有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倾向。确实,在以前,曾几何时,读书人,老崇高的,很被尊敬的。多数人家里条件不好,都是读不起书的。
*******************
不过,我也想,难道西方文化里的教育真的就这么好?宽松,自由,尊重孩子个体的发展,而没有缺点吗?而中国的教育里,就只有约束,应试,填鸭子灌输,而没有其他可点赞的地吗?
我相信任何事物总有两面,至少在现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东西是已经彻底完善而彻底避开了弊端的一面了。
我想西方教育应该也有他们所困惑的东西,学业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也必然存在竞争,激烈程度也一定不小,想要真的学得好有所成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而自由的环境里,就更考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否中正,能否把握好一个度,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能尊重到他人和环境,能否有很强的自主性,否则就变成很自我了。我们接触到的电视剧,西方的,美剧啥的,表现得整个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是属于更为自由,更强调尊重吧。但是到青春期,他们也会很夸张啊,恋爱,性,可能都会发生,显得很早熟,这个探索期也很容易迷失自我,考验家庭教育传递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不迷茫而有自己的眼光,更为客观和成熟。所以风险也更大,比起中国家庭,中国学校。
而我们看到的中国电视剧里,都是反应了中国家长的越界和控制居多。这也是现实的写照,很多是生活的缩影。这个是历史积累,中国家庭关系,自古复杂,大家长的地位就是权威,孩子就得听父母的,不然叫忤逆,不孝。曾经就是包办一切啊,婚姻都是包办啊。
所以,现在已经进步了很多了,而且中国的这个应试教育,有时真的可以成为一个人突破阶层,实现梦想的阶梯。多少自己家庭条件一般的年轻人到大城市上了一个大学就留在那了,也有不少学得好的名校毕业的人才,高级白领、高级金领、高管,直接小康水平,中产阶层了。
再有一点是,如果应试教育一下改变,真的自由,尊重孩子个体发展,成绩的重要性靠后,那也得中国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跟得上啊,除了学校教育,更关键的树人在家庭教育。一自由,估计家长先乱了,到底该学啥,怎么评估孩子综合能力,我能做啥啊,管不住啊,不看成绩的话我能和孩子讨论什么,指导孩子什么?其实就更多变成考验家长自身内在意识层次,自我认知,对世界的认知等了。
当然,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反应出的问题,其实挺好,一部好剧往往可以代表一个时期社会某个方面的发展程度,人们关注的东西。所以,说明我们中国教育在逐渐发展中,在摸索,也在不断进步,而家庭教育也受到了更多重视。其实西式教育比我们早发展了许多年,翻到一本书居然是1980年代出版的,国外的,现在也适用于我们。所幸,我们也在迎头赶上,并走出自己的特色。
*****家长,作为父母,不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学业放一边先不管,我可以和孩子聊点啥?我了解孩子吗?孩子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