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三叉戟》,很多人说是电视剧版的老炮,三个快退休的老警察回到一线,利用自己的特长合力破了一件件的大案,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在电视剧中,他们已故兄弟的女儿静怡,从国外回国就业,他们三个把静怡当做自己的女儿,平时也多加照顾,在一次调查“人肉”团伙案的时候,无意间遇到了静怡,出于对静怡的关心,担心她被坏人骗,他们乘她不在家的时候,撬门入室“关心”,不料被静怡发现,这个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非爱行为”。
“非爱行为”,就是以爱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的掠夺,这行为多数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当看到这段的时候,内心顿时被震到了,仿佛终于找到了这种特别爱的名字,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不就这样吗?总说爱我,但我收到的不是爱,是控制。
非爱行为的表现:
1、有条件的爱:
在我们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我们的爸妈有意无意的对我们说类似这样的话。
例如: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考试没考好,就别回来了……
你长大了就要考xx大学,or 你读书读的好,将来工作好,嫁的好,爸爸妈妈有面子……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然而小时候的我们也没觉得父母这样的言语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而觉得自己确实顽皮了,或者没认真学习等等感到难过。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父母依然用这样的言语和我们对话的时候,你是否感到难受、愤怒呢?甚至有时候觉得,为什么爱我有这么的条件?这其实就是变相的有条件的爱。
我们也不能怪父母,出发点是希望我们乖,听话,而不自觉的用了威胁孩子的方式,然而忽视了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在内心深处的潜台词:“原来,我要做到这样,爸妈才会爱我,没做到,爸妈可能不爱我?”
2、不负责任的爱:
有些父母说我真的好爱孩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倾其所有,他们会问:“难道这不是爱吗?”
不是,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爱。看似很爱,但却没有给到孩子能独自活下去能力的爱。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作为父母的你,离开,去了天堂,这个时候,一直在你呵护备至下生活的孩子,他怎么办?他靠什么活下去。你活着的时候,包办了他所有的一切,你告诉他有你在,什么都不用管,因为你爱他,所以给他一切最好的,他最想要的。
你活着的时候,没有教会他怎么与人交往,怎么沟通,怎么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价值。例如:
小时候,你走路摔倒了,大人会当着你的面打地板,说,都是地板的错。
长大后,你和别人吵架或矛盾,看似他总站在你这边说对方的不是,但他忘了教给你如何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的啃老族,为什么叫啃老族,一方面确实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加上各种贷款,压力巨大,不得不啃老,但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在父母的呵护下,没有上班,天天在家吃喝玩乐,为什么?父母觉得你上班太辛苦,现在有钱可以养你,干嘛出去呢?工作环境又差?(我爸就有这样的思想,可惜我不顺他意,就要靠自己)
有一天,你现在不在了,请问,他怎么办?作为家长的你,请问,你负责任了吗?
3、依赖性的爱:
这种爱,我觉得这是对爱最大的误解。我从百度上特意去查了“依赖”的意思,什么叫依赖,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又称“瘾”。就像吸du上瘾。以前我觉得依赖是个中性词,甚至觉得挺好的,有依靠,感觉有安全感,但今天查完瞬间觉得变成了贬义词,依赖是种病呀!!!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拿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父母离不开我的孩子”,当我考大学填自愿的时候,我妈就对我说,“你不能填外地的大学,如果你去外地读书,我也跟你一起去。” 天哪,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好吗。当时我就想,如果老妈真的跟去了,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后来,再她再三的要求下,我就报了当地的大学。
我爸对我也很依赖,随着他年龄的增大,对我依赖一天比一天明显,甚至都叫我不要上班了,在家陪他。这种依赖性的爱,真的让人感到窒息,想要逃。
4、永远无法满足的爱:
这种爱和依赖性的爱有点类似,是一种升华。就是你做什么,你的父母都不认可,都觉得你不对。就像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异曲同工之妙。
拿我朋友的老爹为例,不论我朋友做什么,他都觉得不好,没有用。
例如:
大学时我朋友兼职,目的在于赚钱的情况下,能增加下社会阅历,他说这工作不好,太辛苦。
长大后,我朋友没有安于现状的早九晚五的上班,而是找了一份有挑战性的销售工作,销售就是要寻找客户,和客户建立关系,节假日需要关心等,各种关系的维护,他就会很讽刺的说,“你是劳模吗?”我朋友拿了业绩奖状回来,他没有鼓励,只会说“这拿的有什么用?”……
要不然就是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听着就难受!)
5、牺牲者讨债的爱:
你的父母有没对你说过类似这样的话:“都是因为你,我放弃了……”,“因为你,我没有跟你爸离婚。”……
牺牲,我不喜欢这个词(除了说英雄以外),其实很多小朋友长大后都会反应,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老妈和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都是因为你,我没有和你爸离婚。”(关孩子毛关系)
6、要求回报的爱:
“我把你养这么大,多不容易呀,你可不能辜负我的期望。”
“你长这么大,从小让你念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补习班,用最好的东西,现在你说……不干了/不做了/不学了……我面子放哪里?”
“我在你身上投资了这么多钱,你将来有出息了,想想怎么报答我们?”
等,诸如此类的话,咋听之下没毛病,但越品越觉得怪,甚至有人会说,我又没让你给我投资这么多,念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补习班,吃最贵的东西,你有问过我要不要吗?(父母孩子都委屈)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于是我问了最近刚刚准备做爸爸的朋友,他特别想要一个女儿,我好奇问他,“一般男人不都喜欢儿子吗?你这么喜欢生女儿呢?”他很坚定的说,“就要女儿,女儿好,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很贴心。”我又问他,“你期待未来孩子为你做些什么吗?”他又很快速不加思维的回答我,“没有,我孩子快乐就好。”
总结:
以上这六种行为就是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也可以叫它“强迫的爱”,我又叫它“窒息的爱”,或者“想要逃离的爱”。
这六种爱的方式,他们就像一个闭环。父母想要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原始的方式就是制造恐惧或内心内疚的感觉,让孩子不敢离开自己。
随着自己投入的精力、时间、金钱的增多,内心也会产生期待,当有期待的时候,多半会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这就会产生有条件的爱,过程中为了要结果美好,会不自觉的包办孩子的一起,无意识的阻挠了孩子的成长,结果就是期待回报自己,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结果,又会开始想方设法的控制。
曾经有心理学者说,“强迫的爱”不是爱,但我认为,是爱,只是这种爱,会令到彼此受伤,收不到爱,效果适得其反。
当然,我永远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只是用错的方式去爱。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从来也没有一本《父母使用说明书》来教他们如何当一个爸爸或妈妈。
同样的,我也希望孩子也能对父母有一份体谅,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们真的不懂,他们唯一能参考的模板是他们的父母。
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越长大,父母的要求就越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