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
顾城给他的法文翻译尚德兰女士写过一副字画“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神摇荡。可是始终不解,为什么“美如神”无望后,他要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自杀,背离了这句话。
很多人说,你瞧,迷恋这句话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死亡?那边会有绝美天堂吗?没有珍惜“生”,那么,对岸就是生之亵渎。那绝不是解脱。是“人”的放弃,或者“人”的构想的败落。因为想着眼前一切大美,而不问探寻中必经的炼狱,或终究跨不过探寻无果后的万丈落寂,那一次次希望的坠落。
上帝从来不会给任何人从“生如蚁”到“”“美如神”的捷径。毛姆说“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其中的千回百转,每一次深渊,每一次与自己那个撒旦的对决,都将我们推向无可预知明天。
所以,即便过了炼狱,也不一定能够抵达没有丑恶与哀愁的完美境地。因为炼狱不是终点,不是为达到完美,某种程度,它是为了减少错误,减少坠落深渊的危险可能。从内心生发出对抗“魔鬼”的力量,不停地变好,这才是最珍贵。这过程是像夸父逐日。
不是人的弱点无可战胜,而是新的诱惑和欲望在滋生。寻找的一路,新的自己也在暴露,其中必然包括的新的丑陋。所以,我们人类好似永远高估自己,前一秒决心做一个好人,而后一秒也许就沦陷。
又说,道理我都懂。可是,瞧,声名远播的人都做不到!
《圣经》中有耶稣被缚十字架,他最信任的门徒彼得三次不相认的故事,所以,耶稣之所以是耶稣。门徒之所以为门徒。多么真诚的誓言,在“生死抉择”一刻,就退居其次了。都说,“我”不是耶稣。
而这些,不在于“美如神”不复存在。只是战胜欲望贪婪…何其难,这不是一个结果,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过程,不知终点何处。可是,无妨,“高尚就是高尚着的墓志铭,鄙视卑鄙者的通行证”。只是,高尚太远,太飘渺;平凡,俯首即是,很实在。
所以,杰克伦敦,海子,顾城……卢梭,还有那个伟大的法兰克福议员的孩子歌德……都失败了。每一种堕落和伤害,似乎都可以被人们原谅了,平庸被认为永久合理。原谅不需要限度。
可是,瞧,就是这种逻辑,如大河前横,阻挡着我们前进。多少原本醍醐灌顶的道理,终走向了可怕的自圆其说。而事实是,一旦我们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借着原谅去松绑。
人之为人,不可以借着任何借口去犯明知的错,尤其这种错误会把别人席卷进来背负的时候。不要说,一时难以自已,不要说压抑不了天性,我想看到一种风雨不动的力量;不要说欲海难填,不要说灵肉拉扯,只是暂时妥协,我要看到你向着光明努力的姿态。
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不同宗义中,找到第三条路的苏轼,临终可以安然说,此生无一错事。他不用写《忏悔录》,不用走到生的对岸去求解脱,而战胜,而超越了。在自律层面,对错是有意义的。内敛自持是可贵的,尤其是在“自由解放”高呼的时候。可以平和中正,可以从内心创生一中抵御的力量,与那个不好的自己较量,成就你勇士之名。这种滚烫,让人放心。
电影《美丽心灵》里,数学家经济学家纳什站在诺贝尔领奖台的时候一幕:他可以从容对待那些扰人心绪的异质,不用消灭,他们已然失败。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性之光。
犯错不会成就“美如神”,忏悔更不会。但丁《神曲》里打入地狱的人是没有办进入炼狱,获得重生。也无机会瞻仰女神的光芒。有些错可以获得谅解,但是每一个错背后差一点就是万丈深渊。
到不了的,也可以不相信。但有人会抵达。所以,平凡没有错,可是借着平凡求得宽恕,不去变得更好。就有问题。
0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不要说人性不可考,不要说人心不古,不要认为这就是全部。正因如此,我们才把那些真正高尚的人,推向了一条更加孤独的道路,他们踽踽独行,走向寒冷的高处。我们,连望其项背,都不肯。还要找借口去释放内心的小魔鬼。不是人性贪婪可怕,是太多人经不起考验。
欧亨利的短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画家为穷苦的病人画下最后一片树叶,不会凋零的希望,病人最后活了下来。而,画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连最后的相信,都没有了,生活该怎样继续,瘫倒在地,等着最后的判决吗!我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那些“为人间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们”。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了上帝,就什么都可以干了”。这是可怕的。放弃信仰,丢弃原则,饕餮张开血盆大口,将生命吞噬,世界在群魔乱舞的浴火中燃尽。我们期待不来一个拯救世界上帝。这是我们默认人性无望,不可考的结果。
但,可以寄希望于自己,也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因为人可以带来绝望,那也一定载着希望。人类的问题只能人类解决。
在这里,我们不可以对自己太决绝,决然到连最后一片叶子都打落,任其归于尘土,被掩埋于深深黑暗。那些所谓人性的暗面,是自己给的,那光明也是可以自己给的。
看到它背面的时候,不要头也不回地离开,记得环顾徘徊,给善良和美德留一席之地,给自己留一扇窗。即便它来自虚妄。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同行的攻击,人民的愚昧,国家风雨飘摇..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最后他以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形象搏击,终于“在无所希望中得救”。(《中国现代思想史》)
这是伟大和高尚的力量。从一样渺小如蚁的生命中迸发出来的“神奇”。不是每个人都要如此,可是却不能不相信。更不能用,一转身的"果决"将它打入冷宫。这对于孤独坚守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先贤已去,为了依稀的火光,会有人前赴后继。我相信,希望你也信。
有一种高度,正因为陡峭不可攀,才会吸引。同样,才会有洗涤人心的力量。如果严寒刺骨,在折回时,记得多看看,说不定会看见一抹安慰的苍翠,于寻崖峭壁间生长。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人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