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淘汰了一双靴子,那是3个月前我去北京之前买的。买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反正只是去北京玩两三天,只要能保暖,选便宜一点也买关系,穿一穿就可以丢了。那双内衬刷毛的雪地靴花了我129元,在老北京布鞋店买的。
从北京回来之后,觉得那双靴子挺舒服、挺喜欢的。就继续穿了一阵子,可好景不长,才三个月不到,鞋跟就裂开了!我好舍不得,但还是不得不把它丢了。
而我有另外一双心爱的靴子,是2012年底在厦门中山路买的。小牛皮的、做工精致,穿了很多年,6年过去了,它到现在都还好好的,害我都没理由换同类型的新鞋子。我记得那双真皮马靴,是那年刚领了工资的时候买的,花了我700多元。
对比这两双鞋:一双是129元穿了3个月;另一双是700元穿了6年!于是突然有一瞬间,我想通了:有些东西越便宜越贵!
因为从时间上算的话,第一双靴子,一个月花了我43元;第二双靴子花了我一个月不到10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但口袋不够深的时候还是会挑选便宜一些,而大多数时候的心态,其实都是贪小便宜。买便宜的东西,表面上是省了钱,但实际上却没有、甚至还会花更多!
在这里,引用财务会计使用的两个概念: 摊销(Amortization)和折旧(Depreciation)
摊销,就是将花出去的费用,分摊到每个月来计算。折旧,则是对购入的资财重新估值后的损益。
举例来说,现在4S店都会有0元购车方案,吸引年轻族群贷款买车。假如你今天看中一款36万的奥迪A6,银行贷款3年。每个月还1万元。你每个月还一万元的车贷,就是这台车每个月的 摊销。
而你买回来的奥迪A6,实际上刚付完钱提车回家。刷卡签字画押,合同落地之后,这台车子就开始折旧了,第一年算9成新,第二年算8成,第三年糟糕不小心被A到,这剩5成新...那么,第一年的折旧,相当于你损失了一成、也就是3.6万,评均每个月损失3600元。 这就是折旧。
通常摊销会比折旧金额大一些,但随着时间推移,数值会变动,而且两个数值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刚刚说的,你买了奥迪3年后,如果你的车况良好,还可以再开三年。算起来你每个月实际上的摊销只有一万元车贷月供的一半。有些车子比较难保值,可能一落地,价值就剩减半了,转卖二手价只能卖出5成。
那么,理解了摊销和折旧这两个概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便宜的东西,可能会越贵?
第一,越便宜的东西,品质越差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任何一个商品或服务,都会用价格来区分的品质高低、服务项目的多寡。这不是说假货、诈骗,而是市场需求,将商品价值体现在价格上。天然钻石的和人工水晶的价格能一样吗?
品质越差,使用期限越短。但摊销成本很高,而且你需要买更多的同质产品来替代。现在流行的快时尚品牌服饰,衣服很漂亮很便宜、可是不耐穿啊,洗两次就要不了了。
第二,越便宜的东西,汰换率越高
俗话说,来的快去得也快。太容易得来的东西,不会被珍惜。比如,一次性筷子,不花钱、用一次就丢。比如,塑料袋,用一用变当垃圾了。相比,木质、金属筷子餐具贵啊,你不会随便乱丢。环保购物袋,布质的,耐用,如果好看的话,你还真舍不得丢。
第三,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在行销上,商家常常会给客户各种提供免费体验,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识和购买意愿。像我就常常会在商场试吃完一个食物,觉得好吃就买了。有一些软体供应商/游戏开发商,常会提供新品免费试用期,要么你就不要尝试、尝试了免费的游戏之后,可能会戒不掉。手游王者荣耀就常不定期提供限免英雄,有些人试用后觉得很好玩,就真的买下去了!
越便宜的东西,可能会需要你花更多的钱!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明了。那么,引申到工程设计领域,有那些情境会让我们掉入便宜的陷阱?该如何避免陷入低价困境?
工程上最常见的陷阱是:低价竞标、恶性竞争
一方面是,身为承包商,如果低价竞标得到了项目。造成亏损,后续经营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和矛盾。
另一个方面,选择比较便宜的下包商,因为越便宜品质越差。后续可能无法满足业主需求,最后需要要求对方整改,下包商的答复都是:要么加钱、要么就这样。
工程上要避免陷入低价困境,需要综合评估产品需求、品质和时间。
先了解业主的要求、法规的规定,把各项需求的指标摊开来,再发包出去,确保彼此的解读和认知是一致的。事前充分准备,好过时候争论不休。
最后有一点很重要,要达成合作,一定要注意将各方的终极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不要饿死自己、饿死下包商、宠坏业主、气死政府,任何一环出了状况,下次生意就难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