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表明,1岁宝宝脑重量,是成人的50%; 到两岁时,增加到成人的75%; 3岁时,就跟成人的大脑重量相差无几了。
对于孩子来说大脑的发育黄金期只有一次。
一个人成才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是三岁之前,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为不教”是最重要的。
这里把“言”放在了首位,但是可能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不仅仅对于成人,儿童也一样。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含蓄至上,要不不说,要不不会说;很多时候,一个称职的父母会说话会好好说话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
在跟孩子好好说话,与孩子多讲话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这三个关键点: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
第一:共情关注
所谓共情关注是指你要和孩子处在同一个语境中,她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比如她在玩积木,你可以和他谈谈积木的形状,颜色,还有材质;或者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一起跟她谈谈沐浴液的气味或者一起玩戳泡泡的游戏等。
三岁之前的孩子注意力不超过5分钟,如果在一起玩,你就跟随她的注意力一起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
电子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这段时间希望父母可以放下手机,全身心的与孩子互动,如果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就破坏了语境,看电视大脑是在被动的吸收知识,现实语境与语言环境是脱离的,实际上是隔绝了他的语言环境。
第二: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的目的是掌握更多的词汇,比如,父母在做蛋炒饭,孩子如果有兴趣,可以跟他讲,我们现在要开始做饭了,首先放上平底锅,开火,然后放点油,我们今天吃什么蔬菜,蔬菜是什么颜色的,都可以跟他讲,然后需要放盐,放哪些调料等等。
在这期间你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剥个蒜,打个鸡蛋,这样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的词汇量,而且由于劳动成果是由他参与进来的,最后吃起饭来,也会很香。
在延伸一点可以让他知道,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维护,最后孩子也是成就感满满,说不定还会多吃几碗饭呢!
需要注意的是
孩子想参与,父母却嫌麻烦,怕把弄脏衣服,浪费食材而扼杀了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长此下去,你会更麻烦。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给他机会,让他充分的参与进来,任何事情,跟孩子的成长比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第三:轮流谈话
这种方式,你可以放在睡前,可以跟孩子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收获,好的不好的都可以讲。
聊天过程中,尽量提开放性的话题,避免提出的问题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而且,父母要尽量做好倾听者的身份,避免说教和批评。可以提建议或者想法,但是决定权要交给孩子。如果喜欢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江然兜妈成长营
需要注意的是
尽量避免用第三人称和代词,比如,王阿姨就是王阿姨,不要说“她”。还有孩子画了一幅画,兴致勃勃跑过来,我们尽量避免说,我喜欢这个;而要说,我很喜欢你的画,父母把话讲清楚很重要。
总结一下,父母的好好说话就是共情关注,充分交流,最后尽量避免指令性的语言,多说一些高质量的语言,避免碎碎念;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做好倾听者的身份,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