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乒乓球小天才福原爱,她从小到大的参赛过程中,都有过边哭边打球的经历。
我们四五岁的小朋友,被爸妈送去“兴趣班”训练时,也有不少是边哭边训练,看着让人心疼。
孩子哭的时候,他的父母会怎么做?
让孩子放弃,还是鼓励他一边擦眼泪,一边把今天该做的训练完成?
那些能够掌握一个本领,做成一件事的孩子,无一不是坚持到最后了。
是什么动力让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从长远看,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打算,父母“狠狠心”让孩子吃下这苦头。
人的本性是不想吃苦的,孩童纯真无邪,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孩子为什么一边哭一边继续了呢?
因为父母站在旁边看着他,期待着他,他虽然小,也知道怎么做让父母高兴。
在心理学上这叫“延迟满足”,是自律的四原则之一。
----来自《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
通俗说,就是家里长辈常常提点的那句话,“先吃苦,后享福。”
是什么让我们选择自律,选择延迟满足呢?
是爱!
唯有爱能让人积极主动地去吃苦,去直面人生的难题。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最纯粹、最能贴近爱的本质。
可是,孩子有本能,有本性,会反抗,会撒娇装可怜,会撒泼耍赖,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耍。
父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正如爱的定义中所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会帮助孩子自我完善,也会促进自己心智成熟。
父母也要成长起来,找到“对付”自己孩子的办法。
成年之前,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能管的越来越少。
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有不少人在读书时、上班时动力十足,十分有干劲,下了班回到家,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
若是一生平顺,衣食无忧地平淡过一生,这是天赐的福气。
可是,生活是不可控的,也许一个“意外”就改变了平顺的人生轨迹,逼迫你去拼搏奋斗。
格力董姐的愿望是做个教师,丈夫去世后,36岁南下做了一名销售人员,从此走向了不一样的人生路。
“负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是《少有人走的路》中自律的另外三个原则,
这是成年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游戏规则,这是更主动的选择,也更艰难。
坚持还是放弃?你至少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承担更大责任的人,注定会活得比较辛苦,需要坚持的时候更多。
自律需要付出努力,爱需要由行动来证明,忠于事实,这是正确却艰难的事。
如果你觉得累了,你可能正在走上坡路,正在付出努力。
如果你不想坚持了,也许读一本书,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放空自己,做出下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