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建议和格言
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乐,而只是避免痛苦。
判断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要看他缺乏痛苦的程度。如果完全没有痛苦,也并不无聊的话,就是世上真正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虚假的。
人生就成了对确定的幸福的有意识的追逐,而这种幸福也是由肯定的快乐和愉悦组成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真正优秀的聚会肯定是规模很小的。热闹、隆重的欢乐场合大多内在空虚,总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因为这种狂欢氛围与我们充满匮乏和苦难的生活十分不协调。两者的反差更加清晰地说明了事情的真相。
想要知道一个人幸福与否,我们不应该问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乐事,而应该了解他有什么烦恼和忧心事;因为使他烦恼的事情越少、越不重要,那他就越会感到幸福,因为如果我们连非常微小的烦恼都能感觉到,说明我们的状态很舒适、安宁——身处不幸之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些小事的。
最有效的远离巨大不幸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尽量使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降低。
人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过分地为将来的生活做打算——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打算。
为什么要消耗你的灵魂! 你制订的永恒的计划已经远超它的能力所及。
当旅行者走近景物进行观察时,看到的形状与他从远处所见的不一样;景物好像随着旅行者的走近改变了形状。我们的愿望就与此类似。
我们追求快乐、幸运和欢愉,但却收获了教训、思想和认识——之前那些短暂的、肤浅的好处被真实的、永恒的好处取代了。
一个人在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时候,也并不了解自己生命的整体进程和特征
很多人对现在过于痴迷,他们通常知足常乐,随心所欲;有的人则过于担忧未来,他们则小心翼翼,满面愁容。很少有人能够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在一个恰当的尺度上。那些为了希望和未来而努力生活的人一直盯着前方,焦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事情,好像未来的事才能使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现在视而不见,毫不在意,任凭当前的时光匆匆溜走。
永远都要记住: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定的;相较而言,将来的发展总会与我们的预期有所出入,就连过去也和我们的记忆有所不同。总而言之,无论是将来还是过去,都没有看上去那么重要。相隔较远的距离,物体在视觉中就变小了,而在头脑和思想中却变大了。只有现在是真实的和确定的,现在的时间包含着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仅仅在这一时间。所以,我们应当快乐地迎接当下,有意识地去享受每一段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因而勉强可以忍受的短暂时光,亦即,不要因为以前的希望没有达成而导致现在的不快,也不要为了将来忧心而破坏了现在的心境。
不管多么悲痛的事,我们都必须让过去的过去,也许很难做到,但我们必须控制自己顽劣的内心。
——荷马
而将来之事则 由上帝来安排。
——《伊利亚特》
我们应该
把每一天都看作一段特别的时光。
——塞尼加
人只有摆脱了各种期望的可能性,回到赤裸、冰冷的存在本身,才能够体会到精神安宁,而这正是构成幸福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要享受现在,以至于享受整个人生,精神安宁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应该铭记今天只有一次,永远不能重来。
我们忽略了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无可取代的组成部分。
我们在遭受病痛、困顿时,每每想起以前未遭受疾病和苦痛的时光就会突然生出羡慕之情——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像我们没有珍惜的朋友,就像已经失去的天堂。当我们健康、快乐时,就应该铭记这样的时刻,这会使我们对现在的好时光更加珍惜,更加懂得享受。
应该对每一个能够忍受的现在倍加珍惜,包括那些我们忽略掉的最平淡的、任由它过去,甚至想要赶快打发的日子。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这一刻的时光瞬间转变成了过去,从此,它就在我们的记忆中封存,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等到将来,特别是那些痛苦煎熬的日子来临时,我们的记忆之幕就会拉起:这一刻的时光就成了我们内心向往和怀念的对象。
我们的目光所及、活动范围和接触的圈子越小,我们就越幸福;反之,我们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和担忧。
人在无所事事时是很难保持平静的。
如果一个人反省过多,经历却过少,那么就像两行正文之下加了四十行注释。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多,而反省过少,也没有获得什么认识,那么就像比邦迪那版丛书一样——什么注释都没有,因此正文都难以理解。
幸福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能够自得其乐,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世间的一切,并且可以这样说:我的拥有就在我自身
互相迁就和忍让是社交生活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群的首要要求;所以,聚会场合越盛大,就越容易变得无聊。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他才能完全做自己。一个不喜欢独处的人,是对自由缺乏热爱的人,因为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能获得自由。
如果一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孤独程度相同,这对他来说反而更好。不然的话,经常与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打交道会扰乱心智,并且丧失自我,而且他做出的牺牲无法得到任何补偿。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和谐关系只能在自我中寻找,而并非与朋友或配偶之间,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脾气,这必定会造成不协调,哪怕是微小的不协调。所以,只有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彻底的、真正的内省平和与安宁——这是世界上仅次于健康的恩赐;而只有深居简出才能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
青年人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忍受孤独,因为幸福和安乐就是从孤独中产生的。从此得出,处境最好的人就是那些只依赖自己,能从万物中感悟自身的人。
西塞罗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依赖自己,所有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自身,那么他不可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