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倡导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现在的中小学课堂当中我经常会看到老师要求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习,有的是前后桌讨论,也有的是座位已固定成四人或六人小组的方式,然而除了人数和座位的变化之外,老师上课教师的方式依然是变化不大的,按照“提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吗?又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了吗?
在今日《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线上共读中,陈蕾老师再次详细地阐述了书中提到地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正向的相互依赖;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学会人际互动与小组一同工作所需的技能;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在这五个要素中,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
教师让小组内每位孩子都相信彼此,相信组内每位孩子都能为小组贡献力量,不因为谁的学习能力偏弱而就处于被听发言的状态。同时,每位学生都保有对小组的责任心,而且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被评价,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更有效的完成组内任务。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同时,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也是丰富了孩子们人际互动和认知互动,教师指导孩子增加了每个人的决策、信赖、沟通、冲突管理等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