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思维导图有一段时间了,起初是自己瞎琢磨,后来经晓琳姐推荐,在网上买了课程系统地学。
从网上买来九年级下册的课本,只是大致看了看目录,里面的具体内容,关注阅读永远是多于作文的。下册第三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带着孩子们在咀嚼经典的间隙,把本单元第一个写作实践题目布置了下去——《家乡的名片》,应该不算难。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布局谋篇”,之前也因为学生作文谋篇意识不强,还特意以“写作的三间小屋”喻之。
律诗之起承转合,也是曾经借鉴过的谋篇方式。就记叙类文章来说,“起”是缘起,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波澜,是结果;“合”则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对于散文来讲,“起”为起兴,引入。“承”是“起”的延续,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转”从意义上开始转入它式,是情感的起伏跌宕“合”则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对于议论文来讲,“起”是提出问题,“承”是分析问题,“转”是从不同侧面再思考,“合”是解决问题或者小结。
理论如此,可第一次学生在《旬阳的名片》这一文题的布局谋篇上,很少有较为完整的,存在着思路不清,逻辑混乱,中心不明确等很多共性问题。
怎么引导才能让学生看得见?这一段时间在网上学的思维导图课程提醒了我。
思维导图法是发散思维在纸面上的表达,这种放射性思考的逻辑结构有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两种类型。
水平思考法是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同一个主题,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呈现出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着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思维导图的发明者博赞先生称这种水平思考的方法像盛开的花朵一样,所以称它为Brain Bloom,意思是思维绽放、联想开花、广度思考,是针对同一个中心主题,生出很多的想法。结构属于并列关系,好比物理学中的"并联电路"。
垂直思考法是则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向上或向下以垂直式路径来进行思考,特性是思维的延展具有逻辑性、推演性、填密性和科学性,又叫做逻辑思考或纵深性思考。博赞先生称这种垂直思考的方法非常像流动的泉水一样,所以称它为Brain Flow,意思是联想接龙,又称思维飞扬,深度思考。联想接龙要一个接一个,每一个想法都是从前一个想法直接联想出来的。结构属于递进关系,好比物理学中的串联电路。
水平思考好比是望远镜,可以看到更多,进而脑洞大开,进发出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而垂直思考则是显微镜,会让你深度思考某一个细节,观其本质,找到答案。
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法来进行水平思考,可以让思维绽放,联想开花,这样就可以解决选材的问题了。若以图示之,学生就能看得见搜罗素材的过程。我花了一节课,带着孩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走近家乡旬阳,发现旬阳21个乡镇不同的名片。
导图解说:旬阳的名片
“中华太极城”是旬阳的山水名片,作为“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源地之一的旬阳,“清”是名片,旬阳多水,还有地名为证,21个乡镇的中,以“河、溪”等与水有关的汉字命名的就有双河、小河、吕河、蜀河、神河、段家河、仙河、仁河、棕溪、甘溪、赵湾十一个之多。
山水于旬阳的恩赐,是自然名片,羊山就是其中一张,无论南北,不分冬夏,各有其美。太极城森林公园,是天人合一的杰作,是旬阳人用智慧向自然致敬的最佳名片。新修成的滨河公园,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向旬河——旬阳人的母亲河最崇高的致敬。
山水宜居,正是山水的滋养,这个“秦时设关,汉时置县”的旬阳,才会在岁月的磨砺下,留下一张张名片——素有“小汉口”之称蜀河古镇,因为水运的发达,成为旬阳的旅游名片;铜钱关,因为地处秦楚交界处,古长城成为历史的名片;青山寺虽然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门前的古柏依然记得它唐时的繁盛;象牙算筹,独孤信印等都是人文景观,无一不在诉说着,这方山水间曾经的耀眼。
秦头楚尾,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旬阳历史文化的包容。汉调二黄是旬阳的历史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有山一般的粗犷,又有水一般的柔情,有秦腔的豪放,有江南小调的婉约。不仅如此,旬阳民歌中,也能看得见山水的影子。
这种包容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上,美食上也能看得见。蜀河的八大件足以成为旬阳的美食名片,正宗的八大件以清真为主,多以汉族居住的旬阳,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改良,川味的麻辣旬阳人喜欢,但最好的,还是各式各样的酸菜了——水酸菜,泡菜,腌菜等,谁叫咱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的老陝呢?而且我们还守着这么好的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一点没错。穿境而过的汉江两岸,初夏樱桃,晚秋狮头柑,都是旬阳可以让你流口水的名片。遍布大山各处的溪流浅滩,又让旬阳这个北国的“江南”,能稻米飘香,石门贡米,水泉坪贡米这张张名片,是山水的御赐。
适宜的海拔和独特的气候,受益的农作物不止有稻谷,还有黄豆,红薯等,赤岩豆腐,红薯粉条等都是一张张颇具经济效益的名片。
拐枣在中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记载,可没有哪个地方像旬阳,如此优待拐枣——2016年,旬阳拐枣正式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拐枣深加工企业在旬阳就有三家,拐枣王酒,拐枣醋,太极缘生物科技生产的拐枣果汁。各类拐枣产品走上屏幕,走入大家视野,为旬阳的经济增长,为家乡的创新发展代言。
“旬阳的名片”这个主题下,地形、景点、美食、物产、历史等不同领域各有代表,一张思维导图,网罗各式名片,思维清晰,逻辑清楚,形象直观。在详细画这张思维导图时,另一种思路也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当时就简单板书,给孩子们的布局谋篇呈现另一种示例。
如图所示,“旬阳的名片”这一核心主题,还可以从“春赶花,夏亲水,秋赏景,冬食味”这四个方面进行发散。
以上的水平思考,让学生脑洞大开。体现在布局谋篇上,可以用“三间小屋式”布局,写家乡的不同领域的名片。
可接下来的写作实践,学生又遇到了新难题。一是不会选“名片”,有的在同一领域重复选择,有的则是不同地域的“张冠李戴”;一是无法将几张“名片”按合适的顺序排列,更不用说建立其间的逻辑联系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田楠的作文《老龙沟的名片》继续引导:
一是再聚焦,把“家乡”的范围再缩小,由县域到乡镇,甚至可以到自己生活的村庄,以微见著,以小见大,则更有利于表达的真实。
二是进行垂直思考,联想接龙,进行深度思考,写好一张名片。
田楠同学生活的老龙沟,是旬阳白柳镇的一个村庄,那里的红薯最有名,红薯粉条最吃香,可这些,孩子并不熟悉。我让他回家去问爸爸妈妈,问邻居长辈,孩子才对这张名片有了认识。从生长环境,种植过程,食用方式中,深入思考,他发现了红薯这张名片的精神内核:踏实、专注、感恩、守拙等,垂直思维的深入,让笔下的文字就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篇习作让人眼前一亮,又一款的布局谋篇方式。
朱维翰同学以爷爷、爸爸和我三代人对于家乡张坪不同的认知,来共同汇就家乡张坪的名片。
那一刻,我看到了思维的飞扬,真切地听到思维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