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一条故事的主线,究竟什么类型的故事能够让人形成极为强烈的情感共鸣?
此前看到一篇10万+的文字时,饶有兴趣的去分析了这篇文章的行文逻辑。那天晚上还打算着就自己分析出来的东西写出来一些文字,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耽误,也就没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一篇文字。今天晚上碰巧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描写“一名年过五十的中国商人今年上半年在泰国被自己的司机残忍杀害,而至今仍未宣判”的文章。简单的阅读完之后,记住了大致的故事概念。但是始终感觉这篇文章对于气氛的炒作和情感的共鸣似乎还差那么一丢丢的东西,表现的还不够强烈,还没做到让读者读完之后就立马义愤填膺。
文章的开头并没有开门见山的说中国商人被杀的这个故事,而是从最近焦点舆论事件“江歌被杀案”引入。从手法上来说,这是通过借助焦点舆论事件的力量来引出中国商人泰国被杀故事。从这一点上,你可以说这个作者聪明,知道借力打力。但看完整个全文后,你会有一种感觉,开篇的引用看似很巧妙,但实质上是将自己扔进了一个大坑。因为“江歌被杀案”的性质和“中国商人泰国被杀案”的性质完全不一样。“江歌被杀案”是“朋友自保抛弃朋友,朋友被前男友残酷杀害”的事件。事件的三个主人公都是中国人,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日本而已。而“中国商人泰国被杀案”的主人公则是中国商人和自己的泰国司机,事情的性质已经超越了中国人之间的事情,上升到了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事情。此时如果还是借助“江歌被杀案”这个例子来牵引,显然是无法承担的起后续的事件文字说明的。
在“中国商人泰国被杀案”这篇文字里,用了极为大量的篇幅写中国商人是如何善待那个泰国司机,泰国司机是如何恩将仇报的。这样的故事描写套路在市面上已经非常的常见,农夫与蛇的故事的套路早就被用烂了。此时想要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的关键,一方面写泰国司机的恩将仇报,另外一方面也要写中国商人的不容易,特别是要突出他的整个家庭结构的构成和自己在外的辛酸打拼。而“中国商人被杀案”的文章的作者则主要凸显了“泰国司机恩将仇报”的事情,对于中国商人的不容易则是一笔带过。在这一点上,读者的情感刺激就缺少了一重剂量刺激。再到后来,案件的查处办理过程的不容易,作者更多的是在说泰国警方办事的不利,对于中国大使馆对此案件表现出来的冷漠缺乏更为描写的很稀少。要知道中国人都知道泰国警方的确不咋地,这一点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此时引起情感共鸣的更好的手法是运用更加有效的文字来描写中国大使馆的冷漠,对于本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不重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的某些政府机构办事不利的愤怒早已熊熊燃烧,这个时候就应该通过文字让人民的愤怒之火立即爆发出来。
至于文章的结尾,作者又采取了文章开篇时候的那种借力,借力电影《战狼2》的中国护照来想引起广大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关注。然而电影始终是假的,说白了那不过是一种宣传和迎合上级政府的手段,并没有太多实质的价值。文章的结尾在我个人看来,运用中国商人刚刚出生的小外孙的哭声来结尾更加巧妙。因为以单一具体微小的个体所引发出来的情感漩涡将会最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让人们内心的情绪和怒火如洪水决堤一样磅礴爆发。
岁月的痕迹
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