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卖刀人的穿着、动作,尤其是语言,却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将军百战声名裂”的悲凉,一种“冯唐已老复何论”的沧桑。正是这样的好桥段、好台词,打动了内心有同样感受的林冲,让林冲买下了这把将要对准自己的宝刀。
但其实,有形的刀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形的刀。无形的刀是什么呢?你会说,是陆谦的阴险,是高俅的邪恶。没错,但我要告诉你,在林冲的悲剧里面,最可怕的、无形的刀是林冲心中对权势的趋附。
我记得老师以前说,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林冲是个“懦夫”,我以为因为林冲心里能藏事情,所以,我检点自己,藏不住事情还是好事情。但是今天我才明白老师所说的“懦弱”其实是说:他心中的那把对权力屈服的刀。
他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人都这样,因为舍不得这其中的安身立命的稳定,其实他也没错,他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吃饭。
但是在这种时候,舍不得安身立命其实是舍了尊严,只是没有人说,只是心知肚明,只是窝囊。
人们总是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怎样……,我觉得不见得有什么改善。人还是会选择以前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做的选择就是当时他最好的选择。
如果是我,我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意识到,不知道这些习以为常的习惯会影响自己的睡眠,也从来没人向他们解释过,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合适的。比如对于室内温度的话,大概17摄氏度是比较适合睡觉的。
那么,哪些事情,人工智能做不到呢?下面七个领域,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超越。我们人类队,还可以暂时领先:1)跨领域推理;2)抽象能力;3)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4)常识;5)自我意识;6)审美;7)情感。
我们的读书俱乐部从苏格拉底开始,是为了提醒你记住“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的读书俱乐部以孔子为结束,是为了提醒你,我们的文化基因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血脉里流淌的仍然是两三千年以来的中华文明。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这种文化基因已经像小时候吃妈妈做的饭形成的口味一样,改也改不了,而且成为了我们集体人格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说,儒学乃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
当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正如我们小时候养成口味、爱吃的那些东西未必都是最有营养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你要随时抛弃旧的,更换新的,既要继承,也要破坏。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细心、勇气和敬意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必须要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光耀祖先,而是为了拯救自我。
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就像托马斯·弗里德曼说的那样,你要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加速时代。快速变化的东西无法给我们一种坚实的信任,无法给我们牢固的信心,但如果你能够回到我们的文化传统,你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好比是一棵树,狂风能够摧折枝叶,但只要树干不倒、根系不断,这棵树就还有生命力。
当然,仅仅靠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吸收其他文明。但是我们的底色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基因。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们就是在这个传统里头成长起来的,所以要尽量在这个传统文化里头去寻找营养。
首先,要拥抱图书馆规则。“你越是把办公室视为图书馆而不是吵闹的厨房,开放式办公环境越有效。”弗里德说,“图书馆规则”是指不大声喧哗,小声低语,轻手轻脚,尽量不去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如果你确实需要按正常音量和其他人说话,那就选个独立的房间吧。
下属完成工作任务,交出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