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张爱玲是因为她和胡兰成的爱情,旷世传奇,飞蛾扑火。但记得更深的是她那句“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更何况成功的定义那么广泛,如果写书是成功,二十岁出版自己的文字,到五十岁30年的时间早就成为了文笔犀利的作家。
但很长时间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念,对其持中立态度,前几年有幸对王潇的“趁早”思维稍有涉猎,当时虽叹为观止,但并没有往深处细究。
直到今天才意识,如今的社会“趁早”是刚需,细想当时更多的是态度暧昧,并一再为自己的懒惰辩解:
“她的例子不适合我,不可取,所以“出名要趁早”不适合我!”
“哪有张爱玲大小姐的资源?”
复盘自己前半生,如今这样的年纪有如此水平才知道人生中很多事真的趁早越好。几年前不懂得独立思考,误了人生很多事。
我所理解的“趁早出名”不仅仅是“有名气”,成为有威望的人。是在某领域尽快有所建树,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总是很快把事情做到最好。简单讲就是在生活中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提前预习课程
工作自己开小灶提前扩展
在专业领域尽早出版自己的书
找对象早一点,优秀的人会被抢走
用过的东西尽早归位,房间及时整理
关于出书,在简书上看到比较多,趁早思维让有想法的简友在输入输出中出版第一本书,值得表扬。
和同学聊到奖学金,学校覆盖率很低,自己又总是运气不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为此懊恼,最近才意识到与习惯有关,恶性循环的恶果),所以去年同样很符合我的个人际遇,依旧差那么一两名,让我难受很久。
于是今年努力寻找方法,然未果。距本学年结束剩5个月,就算现在投论文很大程度上来不及,感叹拖延症的毒害如此绵长,也发现趁早的重要性。
有人说:姜子牙80岁成为宰相,白素贞1000年下凡历情劫,我只想说,姜子牙是神仙,白素贞再等1000年也能对下辈子的许仙报恩。
而我们凡胎肉体,早一点走通一条路人生会顺畅很多,79岁才因为当模特走红的王德顺先生一定更希望自己年轻时就走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