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一个学生过来问我,老师,怎么才能训练思维呢?如何才能写作文不跑题呢?我写作文经常跑题。 我说,没必要也没有专门训练思维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个学科都在训练思维。咱们看几个作文题目,看看你为什么跑题。
看了几个作文题目,我发现了这个学生跑题的主要原因了。这个学生在审题时,不去考虑材料中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注意关键词,找一个关键词就开始了漫无边际的联想和想象,最后离题万里。
如下面这个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设想你要参加学校举办的“庆祝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主题演讲活动,你该如何发言呢?请撰写一篇演讲稿,阐释你的看法、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考的作文题,其实这道作文题,不论从思维的角度和方法,还是任务的设定来说,都和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很多相同之处。
但是,有的学生不去考虑这五个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去考虑任务的设定,只看到“救国”“投身新中国建设”或者“别样人生”就开始展开联想,大写特写,而忽略了很多的因素。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提出了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从上述分类法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
借用这个理论,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学生审偏题的原因了。
有的学生写作文看材料处于第一个层次,还有的处于第二个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只看到了材料中的单个的点,而没有分析点与点的联系,没有把这些点结合起来考虑。
所以,再解决作文审题跑题的问题上,不妨以这个评价理论来指导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地科学的训练,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几天,乱七八糟的事情比较多,比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