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抱怨不知道自己孩子种种不适,慢慢孩子真如你所说的熊孩子一样?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来说说
第一,你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吗?
她是外向的、内向的,他遇到什么样的事儿会害羞,遇到什么样的事儿会愤怒,他更倾向于害怕的时候会做什么?她在陌生的人群当中他一般会怎么样?这就是属于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
第二,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喜好吗?
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喜欢成为谁?或者是说喜欢以后做什么样的事业,这是关于喜好。
第三,那你还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吗?
他在哪方面的能力特别强?哪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哪方面的能力中等,他的发展均衡吗?
第四,接下来就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孩子的需要。
他会直接告诉你说自己就是想吃糖,自己就想去玩儿,自己就是不想做作业,那个需要你给我自由,这些都是孩子的需要。但这些需要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分析需要的一个过程,但是你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吗?这个没有对错之分,源自于孩子自己最本能的来自于内心的一个回答。
第五,那比需要更重要的就是,你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需要什么?从科学的角度,也是从实践的角度让我不断的去验证,孩子的成长的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更明确的提出来自己,或者是说他们会更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需要什么?
但是年龄越小的孩子他越不知道自己的成长需要什么,他往往只能说我需要什么,而没有意识说我的成长需要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父母真正关注的,因为说到底,懂孩子应该懂得的是孩子的成长的需要,应该懂得是他们的内心需要。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个父母在尽全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也有太多的父母只关注了孩子成长的需要,用错误的方式,让孩子为了满足他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去努力,不断的去割舍自己本能的一些喜欢,其实这两种方法不可取。
我们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更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方式来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重视他们内心当中的需要,因为那样的一些需要是他及时的,是本能的、是感性的,也是能够达成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种交流的最好的状态。
那回过头来,当我们想要去懂得一个孩子的时候,不管这个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哪怕他只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都需要建立这样的五个思考顺序,来去理清楚我们的思路。我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步骤:
当我们看到孩子一个行为的时候,不管这个行为你是满意的,不满意的,开心的、不开心的,欣喜若狂的或者说是愤怒的,那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你首先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二个问题,你需要问自己的是,你为什么会有不满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你要问自己,自己看到这个行为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你分别出来了自己的情绪原因的时候,你下一个问题就是问你的需要是什么?你想怎么办?
第四个问题要问孩子的需要是什么?
最后是再思考成长的需要,那成长的需要,想到的方法才是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所以,要想懂得一个孩子,要想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其实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的自我、自以为是放下。
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另外一个人都有主观的想法,我们总是假设对方会怎样,自己就会这样做,所以这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这种思维方式,会引发我们和孩子之间各种各样的误会和矛盾,最后就是你根本就不懂孩子在做什么,也没有办法对他的行为进行引导。
所以当父母要想真正的去理解一个孩子的时候,还不如说父母需要首先得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