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书,走成长最快的路,大家好,今天继续来和大家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昨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进行心理咨询之前,需要做好的两项准备工作,一是改变你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二是用“情绪温度计”觉察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重点:找到不快乐的原因,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状态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现在许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其实都和童年的一些负面经历有关。接下来,继续听蛤蟆先生的故事,来看看在童年经历里,造成我们不快乐的2个重要原因。
前面说,苍鹭医生让蛤蟆先生在情绪低落时,觉察自己的真实感受,蛤蟆先生不仅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顺利说出内心真实的情绪,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他当时的感觉总是和小时候一样。
不知道你是否有相同的感受,那些糟糕的情绪和你童年时的某些感受如出一辙,并会迫使你做出和曾经一样的反应,让你的人生重复上演相似的悲剧。有的在公屏上打出111。
比如说,你在小时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常常因为被人误会而感到委屈。长大后,这样的感觉也常常出现,每当自己莫名其妙地被人误解,就会觉得憋屈,默默地承受着被人误会的痛苦。
对此,苍鹭医生用一个心理学概念给出了解释:此时的你正处在“儿童自我状态”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你的行为和感受会像个孩子。
儿童的行为分为:自然行为和适应行为。无论哪种,都有可能延续到一个人的成年时期。
什么是儿童的自然行为呢?
它是在人的基本情感的驱使下完成的。而所谓的基本情感,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感情,具体是指,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例如,孩子跌倒,会因为疼痛而感到悲伤,然后放声大哭,这一行为就属于儿童的自然行为。同理,大笑、颤抖、吼叫等行为都是孩子在基本感情的驱使下,做出的自然行为。
那什么又是儿童的适应行为呢?主要指儿童为了适应环境,做出的让步、妥协的行为。
比如在权势强大的父母面前,孩子往往难以随心所欲,只能制定自己的生存策略,他们会调整自己的基本行为,发展出一套全新的行为,来应对父母的强权。此时,儿童不再处于“自然型”状态,而是逐渐转变为“适应型”。这一套最早期的生存策略和行为塑造了我们人格的雏形,成为自我的核心,最终会定义我们这一生的行为。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已经长大成年,但他还是会受到幼年经历的影响,回到“儿童自我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下,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
儿童自我状态的具体表现有: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时,我们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当他们指责时,我们并不会去辩解,而是选择顺从讨好对方。比如无条件地服从父母。蛤蟆先生就是如此。他有一位极其严厉的父亲,父亲从来没有认可过他。于是,蛤蟆先生想着法子讨好父亲,甚至不顾自己的形象,做一些傻里傻气的举动。
以至于,尽管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很久,可是一旦有人用严厉的态度批评他,就算对方的指责毫无道理,他也会感到恐惧和焦虑,然后勉强自己顺从他人的意愿。
那还有些人在回到“儿童自我状态”时,会表现出怄气或无理取闹。
这也与他们的童年息息相关,比如说,当孩子向父母要玩具,父母说:“这个玩具不能买”,很多孩子都会怎么做?以“撒泼耍性子”来换取父母的同意。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内心就会回到童年,开始无理取闹;怄气的原理也是如此,面对父母,孩子们无法随心所欲释放自己的愤怒,但他们会生闷气不理人,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状态和行为并没有错,毕竟谁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它们导致的后果一般都很负面,比如会被人嘲笑,更严重的后果是,这些行为在告诉别人“你就像个小孩一样,是个失败者”。
这种负面影响就是蛤蟆先生抑郁情绪的导火索,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无论是儿童自然行为还是适应行为,一旦产生,很可能会延续到一个人的成年时期。这是人们不快乐的一个原因:成年后,依然容易进入儿童自我状态,用儿童时期的行为模式,来应对复杂的成人世界,因为屡屡碰壁,引发了不良情绪。那么要怎么解决呢?我们稍后再说。
说完了儿童自我状态后,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儿时常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父母是我们儿时最亲密的陪伴者,自出生起,我们就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所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我讨厌我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所作所为,但我现在越来越像他们。”
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你的爸妈时,那说明你进入了“父母自我状态”。而这恰恰也导致了你的不快乐,因为你会活在父母的阴影下,难以自由地做自己。
“父母自我状态”分挑剔型和审判型
第一种是挑剔型父母,这个很好理解,比如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瞧瞧你,又把衣服弄脏了,你怎么永远长不大。”
所以,当一个人在“父母状态”下,他也会开始对他人评头论足,甚至严厉批评对方。
蛤蟆先生的好友獾就是挑剔型父母的典型,他总是嫌弃蛤蟆的做事风格,还经常对蛤蟆说:“没有我,你什么事都做不好”。他总是像长辈一样,对蛤蟆先生评头论足,这正是他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来的行为。獾的父母是严厉的道德主义者,对獾从小严格管教。挑剔声、指责声充斥着獾的童年,也让獾学会了父母与自己的这种交流方式,并学以致用,用在了朋友蛤蟆先生身上。
第二种是审判型父母,审判型父母像法官一样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审判型父母状态”,他们审判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这类人永远在责怪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蛤蟆先生就是这样,从小父母对他的要求严苛,印象中,他们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训斥自己。成年后的蛤蟆先生,虽然不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但是却喜欢苛责自己,他习惯被父母谴责,以致于,父母不在他身边时,他也会代替父母严格地约束自己。
也就是说,蛤蟆先生不快乐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受到别人的指责,还有父母自我状态下自责对他的影响。朋友的批评可能只是一时的,但蛤蟆先生心中,那些无止境的自责更让他难过。
有人说:我要是犯了错,也需要反思自己呀,这难道也是错的吗?
要注意,审判和反思有区别,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审判是一昧地给自己套上枷锁,告诉自己“我什么都做不好”。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对号入座”,并且迫切想要摆脱“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想的在公屏上打出666
其实在心理学上,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都没有错,他们对我们的生存都有重要作用。
比如儿童自我状态其实是源于自我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儿童时期不受到外界的伤害;而父母状态帮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所以,如果你偶尔会进入这两种状态下,并不需要惊慌,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困在父母或儿童状态中,不断审判自己,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学习如何从这两种状态下走出来。怎么做呢?
此时,我们需要进入“成人状态”。
在成人状态下,我们能有计划地做决定,并且能理性且合理地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而且,只有在“成人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是其他两个状态做不到的事。也只有在这个状态里,你才需要艰辛地努力和刻意地思考,让自己成为一个很不一样的人。这个很不一样的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负责任、温暖、专注,也不会自我折磨。一旦你的人格如此成熟和稳定,那么你就会离温暖越来越近,离痛苦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才能进入“成人状态”呢?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是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也是进入“成人状态”的前提。
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会去责备他人,“都怪领导让我加班,导致我没有自己的时间。”“我现在这么自卑,都是因为父母经常骂我。”这样做只能让当下的我们好受一些,但问题的症结并没有根除。
其实,任何情绪都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包括抑郁、悲伤和愤怒这类负面情绪。换句话说,是我们主动让自己“抑郁”“悲伤”的。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理喻,但请冷静下来想想,别人无法进入我们的大脑,强迫我们改变情绪。
这种“选择”更像大脑的条件反射,比如一旦有人责备蛤蟆先生,他的大脑就自动做出反应,选择用“顺从”的行为来应对他人的愤怒。
只有当我们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才有机会改变,因为“选择”是可以人为干预和控制的,如果只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我们永远长不大。
第二步是: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后,就要付诸于行动。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可以先问自己三个小问题:第一,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第二,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当面对他人和自我的批判时,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及时停止脑内那些悲观的想法,做一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我在自我批判,请停下来”;当心情突然变糟糕,内心充斥着空虚感时,觉察它,接纳它,然后不妨再找一件会让你感到快乐的小事,立刻享受它。当我们回答了这3个问题后,改变正在发生。
此时就可以进行第三个步骤,学会原谅你的父母。我们已经了解了,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都受到父母的影响,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也许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无意伤害过你,但此时请学会原谅他们。
你可以找一个机会全面回顾自己的人生。比如办一场“人生故事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想起很多难堪的回忆,比如父母的冷暴力。但不要着急谴责任何人,此时你可以试着做一个旁观者,客观地思考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从中学习领悟。
让自己告别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人能推着你进入成人状态,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他们也只能在一旁鼓励你、为你加油打气,帮助你主动迈入成人自我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心中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但这就是成长要经历的变化,改变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像毛毛虫只有经历艰难的破茧成蝶,才能自由自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以上是和大家分享的今天的内容,找到让自己一直不开心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始终用儿童时期的行为模式,面对复杂的成人社会;二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行动上总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无论哪一种,它们都无法让你独立思考自己的生命,做一个真正开心的人。只有在“成人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进入“成人状态”,而不被童年时期的情感所困。
给你留一个思考题:有没有哪个童年经历,直到现在还深刻地影响着你?向自己的内心去探寻,与自己和解,用你的眼观你的鼻,用你的鼻观你的口,用你的口观你的心,观自己才能有世界观,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出喜悦平和绽放的转态。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恩大家又给我一次服务你们的机会,我们明天早上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