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醒来看到手机上的推送“康辉给老婆打电话”,点开一看,有我最爱的央视主持天团,便心痒痒地想看《你好生活》。
这是一部轻综艺,由央视tfboys中的小尼担任制作人。每期会有飞行嘉宾,比如第一期就是撒贝宁老师,中间还有董卿,12期聚集了康辉,朱迅,李思思,张蕾这四位央视主持人。我看了首尾的两期,整体感觉是特别地欢乐。撒贝宁老师是不用说了,既正经又搞笑,自由切换,笑点特别多。
最后一期感触点挺多了,最令人感触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友情。一起买菜,做晚餐,然后就是玩挺老的那种数字游戏,很日常的同事朋友聚餐,但却能从中感受到很多的欢乐。对彼此的那种熟悉,最开始接力找嘉宾的环节,各自一看嘉宾信息提示词就能猜出是谁。小尼一看“唱歌跑调”就猜出是李思思,朱迅一看“小松鼠”就只知道非康辉莫属…毕竟他们都搭档了十来个年头了吧,一起汗撒青年,携手同行跨入中年,连最年轻的李思思也有一对可爱的儿子了。
这种在工作中沉淀出来的感情是千金难买的,不似爱情,更像战友。轻巧地接过彼此的梗,精心地为朋友准备礼物,没有那种职场的明争暗斗。在生活中熟悉你我,从而在舞台上迸出更好的火花,也会让一档又一档的节目看起来更加有趣温暖。
还有一种令人心生羡慕的友情叫军中战友情。虽然我没有去当过兵,但从生活中电视上看到过很多深厚的军中友情。
毕业后租的第一个房子的房东就有这样的故事。从他身形来看已是花甲之年,但时不时地和一群老战友一起出去旅旅游,什么青岛一周游之类的。平时房子有什么问题,我们给他打电话,他自己一个人搞不定的时候就会叫上他的老战友,两人一起倒腾琢磨,还不忘向我调侃“吐槽”对方几句,也是老小孩了。
写到这,我想到19年元旦的时候在张家界天门山山顶上看到的一幕。湖南的冬天并不暖,在我们到达张家界的那晚,湖南各地就下起了雪,就更别提一千多米的天门山顶上有多冷了。那时候的天门山只能坐缆车上去,在山顶上没转悠多久我就熬不住了,是真的冷,冻到骨子里的那种冷,雪厚的地方一脚踩进去基本盖过小腿。因为实在是扛不住了,我便没再跟朋友们往上走,自己一个人待在休息室里等她们。当我来到大厅的时候,我看到一位穿着军大衣的爷爷推着另一位老人,也是穿着军大衣 。我当时觉得挺震撼的,因为坐着轮椅根本就不好上缆车,更何况还是由一位同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带着,我想这是什么情感让这位爷爷选择带他朋友来看雪景。而且期间他一直对轮椅爷爷嘘寒问暖,都不用凑近听,从神态你就能看出他的无微不至。
可能是我自己朋友不多,准确地说是真心交好了解彼此的朋友很少,所以我会特别羡慕能有这种陪你哭陪你笑陪你闹的朋友。当然,任何人从相识到相知,发展到最后你的好坏我都包容的,真心为你好的程度,这都是需要时间的历练沉淀的。
央视主持天团的默契是多年工作磨合出来的,军中友情是一起在部队同吃同住磨练出来的。
中学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友情交际上这个问题。到了大学,慢慢发现自己偏爱独处,部分原因是高考失利后的心态和性格所致。但当看到身边同学发的朋友圈,什么仙女反差窝(群聊昵称),各种类似的闺蜜群聊,即使大学分隔各地也会每年一聚,评论里的各种打俏,也会觉得好像我并没有这样的一群朋友。所以之前我也有反思过这个问题,一是我的性格总体偏静,不太爱折腾,另外我比较正经稍显严肃,所以这种“损”朋友的气氛我不太能融进去,但确实可以去选择做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暖心朋友。另外曾经我的一个朋友在高考后对我说的一番话,他说我对感情不太懂得珍惜,虽然当时候我表示怀疑,但我一直记着他说的,后面慢慢地发现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为什么那么多朋友却没几个成为了有深厚稳定联系的闺蜜。所以我也告诫自己,要懂得珍惜,同时也应该要懂得付出。
所以现在我会尽量放下自己的性子,去珍惜每个帮助过我的朋友,有什么她们需要的我也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另外比如面对朋友们的考试在知乎公众号看到那种经验贴我也会转发给她们。
做一个善良且暖心的人总没错的,只是最后能不能成为至交,就看双方的磨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