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女儿, 今年28岁,去年从北大博士毕业,现为大学教师,从事着她从小喜欢的事业。她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刚过完一周岁生日,小名一一,也就是我的宝贝外孙女。有了自己的女儿之后,我的女儿经常问我:“妈,你当初是怎么教育我的?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一一。”她这么问,因为她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的女儿自幼聪明伶俐、好动爱玩,有疑似“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淘气值在家属院排第一,是带头调皮捣蛋的“孩子王”,经常被老师“叫家长”。因为条件有限,女儿没上过幼儿园,都是靠奶奶和姥姥穿插着照顾,直到五岁开始上学前班,她才算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从上学开始,我们就不再“放养”她:即便坐在板凳上再难受也要坚持到下课。女儿逐渐从最初的如坐针毡变成后来的稳坐如山,从此一路顺利地考重点初中、高中、大学到保送本校博士毕业。她在学业上的一帆风顺,对于我们做家长的来讲,就是省心且省钱。
很多同事和朋友问我:孩子成绩这么好,有什么教育秘诀?
首先,我都会问他们一个看似与成绩好坏毫不相关问题:你们每天吃饭时,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的呢?不少人会说:给孩子啊。的确,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很很熟悉:妈妈将第一筷子菜夹给孩子并说“宝贝快吃!这是妈妈特意给你做的。”爷爷奶奶也不示弱,纷纷将菜夹到孙儿碗里,“这个菜有营养,宝宝得多吃点。”毫不避讳,我们家起初也是这样的。
直到有一天,我带着女儿去看望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有两个孩子,然而在他最需要孩子照料的时候, 没有一个孩子陪伴身边。他很痛苦地告诉我:“我的教育很失败,是我把他们宠坏了!”。老人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人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可真正做起来又有几人能践行呢,“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
自此以后,我就开始定规矩:制止大家夹菜给女儿,我先以身示范给长辈们布置餐具和夹菜,并鼓励女儿也先夹菜给家里的长辈。当她举起幼小的手,颤颤的夹起自己认为最好吃的菜放进奶奶和姥姥的嘴里,奶奶和姥姥都高兴地说:“宝宝真懂事,真孝顺,真是个好宝宝”。孩子是需要被鼓励式教育的,得到的夸赞越多,她会做得越好。从不懂事到长大她一直保持着餐桌上爱的次序。
不仅如此,我也时刻提醒女儿懂得感恩与回报。这里就要说说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的事了。记得女儿一年级的一次上学路上,腊月天里天寒地冻,我的二八车突然在结冰的路面滑倒,本能的,我用左腿支撑着车子和孩子的所有重量。被周围的好心人扶起来后,我忍着揪心的疼按时将女儿送到了学校。 中午老公把女儿接回家,六岁的女儿看到我红肿黑青的膝盖大哭起来,“妈妈,我对不起你,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一百分让你看”。这是她第一次心疼妈妈。这份心疼里,是对妈妈风里雨里接送她的感恩;而这份感恩也成了支撑她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年幼的她已经知道自己的努力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懂孝悌、知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怀感恩之心,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第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的重头戏。我家有一个“三穿拖鞋”的故事。小学时的某一段时间,女儿特别喜欢爸爸从外地买给她的软底拖鞋,几乎每时每刻都穿着它。我曾几次提醒她:拖鞋只能在家穿,要遵守校规校纪,上学不能穿拖鞋。第一次,她穿着拖鞋坐在我自行车后座,我在离家前提醒她赶紧换掉了拖鞋。过了一天,我在送她走到家属院大门口时提醒她,这是第二次穿拖鞋上课,但是这次不能回家换鞋。据她回来讲,老师处罚她站在教室里,六岁的她已经知道难为情了。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我见她穿着拖鞋坐在车座上,我故意没有提醒她,当我们走到学校门口,她下了车突然意识到自己又穿了拖鞋来上课,央求我说,“妈妈,你回家帮我拿鞋子吧,我还要上体育课,老师会罚我的。”“这已是你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妈妈也帮不了你,因为妈妈也要按时去上班。”说完,我头也不回的走了。女儿无助的站在学校门口,太阳照在她可怜兮兮的脸上,我也有些心软,但我还是坚持了原则。这事之后,女儿再也没有穿拖鞋上学,并且所有上学、出行需要准备的东西都能在前一晚自己准备妥当。
我们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会阻碍好习惯的养成,尤其对尚不经事的孩子。所以,家人、长辈的适时监督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在一个崇尚节俭的家庭,孩子能耳濡目染地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书香门第的孩子,也往往爱读书且会读到好书,形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好的家风家教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好的习惯,能让他受益终身。
第三,鼓励教育和“自责教育”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前面提到了鼓励式教育的正循环作用,但我认为“自责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女儿二年级时一次期中考试考了80分,我当时不知道那次考题难,学生们普遍考得不好,其实那次女儿考了班里第三名。但她满不在乎的态度和那句“我们班好多人不及格,好多人还考了零分呢!”让我很生气,我说:“孩子,你为什么要和不及格的同学比,而不向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你说过要让妈妈戴大红花,你能做到吗?”我第一次在孩子面前气得掉眼泪,她被吓坏了。当时,女儿所在的小学有个鼓励政策,即期末成绩前两名的学生家长可以戴大红花和孩子在学校合影,并将相片放在学校大门口宣传栏展出。所以,那时能让妈妈戴红花上光荣榜是孩子眼里至高无上的荣誉。经过这一次责备,她虽尚不能完全明白学习好坏的重要性,却是她认真做事的开始。
这样的信念一直激励着她,使她在学习的道路上愈走愈强,直到她后来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一件需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不仅限于孩童阶段习得生活技能和学生阶段获取学历学位。适时的责备和点醒使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一直保持高分的分值。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培其心。”家教家风的传承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最无痕也最深刻的教育。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色,不论是温情教育还是虎爸狼妈的教育,都要做到不溺爱,不粗暴。非慈之慈,爱之足以害之,家庭教育是点滴的言传身教,是点滴的善的熏陶。家长是好家风的传承者,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子女懂得父母给子女的不是家财、不是名誉地位,而是懂得感恩的心,是顽强拼搏的干劲,是不断追求真理的动力。唯有自强不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多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