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进行惩罚,短期内也许会产生一定的效应,但长期下去无法实现教育的意图。
1 惩罚对孩子并不是好方法
海姆.吉诺特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由内心而发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面对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时,很多家长都曾惩罚过孩子,甚至体罚。这些家长认为只有这样惩罚孩子,孩子才能长记性,下次才能不犯错误。其实再轻微的惩罚,对孩子来说也有震撼力。孩子再小,内心也有极其敏感的地带,也有自尊心。惩罚孩子,会改变孩子对家长的看法,让孩子慢慢变得不再信任家长,也不再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粗暴的惩罚不仅不能令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暴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错觉。作为家长,要慎用惩罚措施对待孩子。
家长爱孩子,不要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日本家庭在遇到孩子犯错时,会尽量维护孩子的尊严。在日本,父亲就是家庭中绝对的权威。由于习惯服从,所以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守纪律,最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家长会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比如取消外出游玩计划,或者取消一些许诺给孩子的礼物等。在公众场合中,孩子犯错,日本的父母一般不会当中处罚孩子,他们认为当众处罚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他们会在回到家中,对孩子的表现进行适当的惩罚和评价。
2 对于责骂,提醒更有效果。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缺乏耐心,经常大动肝火,刺耳的话随口即出。责骂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而事实是,简单、粗暴的斥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这样的心理一旦形成,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就随之产生,变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生活中很多父母很会做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家庭中,却很难处理与子女的关系,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家长在管教子女时用斥责的方式不对。
在管教孩子时,应该讲究一些方式方法。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书桌上凌乱不堪,这个时候与其去命令式唠叨“太乱啦!快收拾干净!”不如提醒孩子说:做完了作业别忘记装进书包,不然作业就白做咯,明天会被老师罚。如果孩子真的因为没有收拾而忘记带作业被罚,那么这种惩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孩子“自尝恶果”,事实证明,自己碰壁一次会比父母唠叨一百遍管用。
3 计时隔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计时隔离,就是暂时让孩子与家长或者其他孩子分开,让孩子被隔离,被暂时冷落。孩子已经习惯了与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一旦突然被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立无援,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当然,在对孩子进行隔离的时候,要有人监护和陪伴,以免孩子发生危险。计时隔离是暂时的,有时间限制,不宜过长,不要影响到小朋友的心理健康。做计时隔离,可以让孩子犯错后,冷静思考,对于脾气大,不肯承认错误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是有效方法,让孩子先平静,再进行教育,他就会很容易接受。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完全可以放下棍棒,通过不打不骂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作为父母,不要简单给孩子定义“坏孩子”,更不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就说孩子无药可救。作为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耐心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相信有一天,所谓的“坏孩子”也会熠熠生辉,成为别人眼中的佼佼者。